有道士在吗?会主,境主宣封,玉封,福主,恩主,福主,敕封,都是代表什么职位?
敕封是说历史上的皇帝给予官方名号。玉封则是多民间附会“敕封”的用词,“玉”代表的玉皇上帝。抬头是“玉封”的名号,要么是道教系统的大神,要么是民间附会的无名俗神。福主代表与本地有功有恩曾经造福,并且长期受一方(这个范围会大一些,一般是一个省)人民崇拜的神明。恩主指长期受到一方百姓或一家人供奉的神明。境主则是坐镇本地保佑本村落的神明。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 博尔济吉特氏册宣妃 与瓜尔佳氏册和妃 戴佳氏册成妃 王氏册密嫔 陈氏册勤嫔 是一起的
当时
瓜尔佳氏由和嫔晋和妃 36岁,生过一个女儿,一直有宠。
戴佳氏由成嫔晋成妃,应该52岁左右,生有七阿哥胤佑
王氏由贵人晋密妃,应该45岁左右,生有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十八阿哥
陈氏由贵人晋勤嫔,应该在42岁左右,生有十七阿哥
康熙有个特点 他封妃喜欢一批一批的来 不封则已 一封总是一大批一起封 如康熙十六年 二十年
由此可见 康熙五十七年的这次封妃 主要是给有宠又有子女有地位的妃子晋封的,而且年龄都不小了,康熙自己当时都65岁了,是对于相伴自己多年的妃子带有一种奖励,尊荣性质的。绝不是突然喜欢哪个妃子了给她加封的。康熙中年以后,对于妃子的晋封,是非常吝啬的。由此可见,博尔济吉特氏绝不是因为受宠或者年轻得到的晋封。
这时博尔济吉特和她们一起封宣妃就有点奇怪,可以肯定的是,她肯定不是什么待年宫中的,看看那几个妃子的年龄,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博尔济吉特氏当时肯定也不小了,不会低于40岁,我认为很有可能已经是50岁以上了。
我注意到康熙朝的时候,朝廷已经稳定,对于和蒙古的联姻已经不像皇太极,顺治的时候那么密切,满后宫都是蒙古后妃了。
康熙的时候已经不需要特意去蒙古选聘妃子以拉拢和蒙古的关系,这一点在康熙中后期更加明显。
所以,博尔济吉特氏最大的可能是在康熙早年的时候,孝庄影响力比较大的时候,本着和蒙古联姻是满蒙几代传统而顺延下来的传统,一种形式上需要,和照顾孝庄的亲戚面子上选几个蒙古妃子的时候选来的。说他是康熙中年以后待年宫中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宣妃博尔济吉特氏很有可能,是和康熙九年待年宫中早夭的慧妃博尔济吉特氏差不多时候入宫的(慧妃康熙九年待年宫中,未有正式册封就死去了,估计年龄最多不超过十四五岁或者更小),或者慧妃死后宫中无蒙古妃子,选她来补空后宫的可能性最大。
然后呢,她又因为某些原因不被康熙待见,不是很喜欢她,所以几十年来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子女,又不得到皇帝的青睐,很有可能只是个贵人,常在什么的,一般康熙没有得到嫔以上封号的妃子,他的记录上也是不会提到的,只会说个“后宫某某氏”。所以就导致了她一直隐匿在康熙大帝茫茫的女人海洋中。。。
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封妃的时候,康熙自己也65岁了,这些妃子也老了,康熙心想你们陪了我这么多年,我也蛮喜欢你们的,又为我生儿育女,就给你们加封吧,也算慰劳你们。
这时候呢,突然想到那个已经五十多岁,从未得到自己一点喜爱,默默在宫中寂寞度过一生的女人,尤其她还是博尔济吉特家的女人(很有可能是孝庄的娘家孙女啥的),还是个蒙古格格。
康熙自己也觉得挺不像话的,挺对不起她的,而且对蒙古也不大好看啊,我们家的女儿好歹也是算出生高贵,一辈子就顶着这么低微的名分么?
康熙正好要封妃,索性也顺带捎上她,封个宣妃,也算对她,对蒙古,对她消耗在宫中的几十年的一个名义上的安慰。(出生高贵是我猜的,要不是她出生高贵,估计再等个50年康熙都不会记得她,也不会一下就得到妃的封号)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