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什么是腊八粥?

乐乐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1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腊月红枣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八宝粥是“保健品”。何时都可以喝。

腊八粥的传统做法是先将大麦米、白云豆、赤豆、绿豆等捡好洗净,煮成半熟,然后放进稻米、小米、黄米,再用文火熬,是粥稀稠适中,吃时加糖,并拌以预先煮熟的红枣、栗子等。如今市场上物品如此丰富,找齐这些用料并非难事,可是有多少人会了解并有耐心遵循这些传统的做法来熬粥?能记住那天是腊八,并买回一袋配好的粥料放在高压锅里煮的,已经是难得的有心人 

一般有花生、枣、杏仁、核桃、栗子、莲子、百合、桂元肉、葡萄干以及各种各样的米和豆子等组成 

天津人 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 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 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 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 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 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 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起源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说十二月初八日,称为腊八节。腊八节的渊源,应为上古时代的蜡祭。

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万物诸神助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报谢典礼,称为大蜡。《郊特牲》之中记载说:“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祭万物而索乡之也。”蜡祭仪式结束以后,古人要进行宴乡活动,用新产的黍糜作粥,大伙儿聚餐,欢度佳节。

什么是腊八粥?

最初的蜡祭,也包括祭祀祖宗在内,后来发展成以祭祀祖宗为主,称为腊祭。《风俗通》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反映了社会在不断向文明进展的变化。

古代有“天子大蜡八”(见《郊特牲》)的记载。流传下来,腊月初八日便成为民间的风俗节日。《荆楚岁时记》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应是反映了民间承传的大蜡传统的日期。

佛教传入我国后,借助腊八祭祖与吃粥的民俗,进行布道,又新编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的传说故事。其大意是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位牧女,送给他乳糜充饥。食后体力恢复,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届时供佛,称为腊八粥。

历史上,每到腊月初七日,五台山佛教界便忙乎起来。清扫佛殿,擦洗贡器,整理平时很少使用的大灶房。大灶房的铜锅直径达二米多。这一天要用米专门煮粥。原料主要是小米、黄米加红豆、绿豆,佐以红枣、松子及蘑菇等等,称为七宝五味粥。铜锅煮粥要用温火整整熬一个晚上。第二天,除了用来供佛及僧众自食外,主要施舍穷人。今天,虽已不再施舍,大铜锅也停歇不用了,腊八粥用料,也远比历史上精细丰富,但各寺庙仍然习惯多熬粥。仿效传说中牧女献乳糜的情节,在每尊佛、菩萨、罗汉像前献供。同时要举行诵经活动,八音鼓乐,香烟、蜡光,很是庄严隆重。

民间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八种佐料,以与腊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

主料以豆米为大宗。豆类有红豆、绿豆、豇豆、扁豆、豌豆、蚕豆及各色莲豆等等。米类有小米、大米、黄米、粳米、江米、稗米、小麦、燕麦、玉米、高粱等等。根据喜好和习惯选用。

晋南地区多数民家选用“五豆、三米”做腊八粥,常见者为红豆、绿豆、黄豆、豇豆、扁豆五种豆子加小米、小麦、玉米。

晋北许多地方却不喜欢用扁豆、小麦及玉米,而改用莲豆、黄米及高粱米。也有选用其它豆、米的。

腊八粥的佐料,习惯在桃脯、杏脯、核桃仁、枣泥、栗子、柿子、瓜子、莲子、花生、榛子、松子、果脯、梨干、琐琐葡萄、白糖、玫瑰等里边选择。

八主八佐的腊八粥,色泽斑斓,味道极佳,吃时绵软而又不糊口。

一般腊八粥,则是用小米和黄米加各种豆类、红枣煮成,吃时加糖。

山区百姓,腊八粥里习惯熬煮一些蔬菜。山西一般有“荤年素腊八”的说法。但在晋东南地区,腊八粥是用肉汁煮江米,再加入大枣、栗子、榛子、杏仁等干果制成。

近年来,不少地方盛行用八宝粥代替传统的腊八粥。就是将蒸熟的糯米饭拌上糖、猪油及桂花,装入盛有莲子、红枣、樱桃、瓜子、杏仁等果料的碗内揿平,再经蒸制后扣在盘内,挂上糖卤汁而成。色泽光润、悦目,香甜、透味,入口溶滑。

民间吃腊八粥,讲究在太阳出山以前。吃饭时,小孩端一碗粥,先用筷子往院内各棵树上抹一些,然后用斧头或木棍敲打树干三下。口中还唱道,“管你结枣不结枣,年年打你三斧脑。”“看你结杏不结杏,年年打你大三棍”等等。习惯称之为祭树,却有除虫防虫之效益。

旧俗,学生家要给先生敬送腊八粥。现在,山庄小村里仍保留着这一习俗。腊月初八日早上,小学生上学时,每人要端一碗腊八粥送给老师。这也是家长们对老师辛苦一年,表示的一点敬意。

腊八节,娄烦县等地习惯“吃捂麻雀饽饽”,“打麻雀面”。具体做法是,把面捻成圪垛垛,搓成圪搓搓,煮熟捞出来,在院里撒一点儿,表示捂麻雀、打麻雀、消灭麻雀。这些地方,位于山区,山林草坡茂盛,麻雀很多,对农作物为害不小。吃“捂麻雀饽饽”,“打麻雀面”,体现了对麻雀为害的憎恶。

腊八节,当年成婚的小伙子要到井上抢挑头一担水。民俗认为“明年可以生一个胖娃娃”。孩子们则喜欢到河里打冰块,顺便在冰上做滑冰游戏。

晋北许多地方,腊月初七日下河取冰块,除留一部分供神外,全部倒在水缸内溶化,以备次日早晨做“腊八粥”使用。有的地方做腊八粥所用的水全部是冰块所化。

与腊八节相关,山西南部地区习惯腊月初一炒豆子,腊月初五吃五豆饭。五豆饭大体分两种类型。长治等地是以小米和红豆、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制成粥饭。运城等地是将大豆、小豆、红豆、绿豆、豌豆等五种豆子煮熟后,下面条食用,称为吃五豆。民间有“吃了五豆,长一斧头”的说法。

腊月初八,在晋中、太原一带的城乡,还有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是把剥得干干净净的紫皮蒜放在一个大瓶子里,然后倒进满满一瓶醋,用纸糊住瓶口,密封起来,等到除夕时再把这“腊八蒜”的瓶口打开、食用。

“腊八蒜”,也称“腊八醋”,这种醋,酸中带辣,辣里有酸。这种蒜醋,常常用来蘸饺子吃,味道相当鲜美,而且蒜的色泽逞青绿色,分外好看。吃在嘴里,并不很辣,脆而且香,是晋中、太原一带城乡腊月初八腌制的一种食品佐料。

过了腊八节,民间就认为是已进入年节,要为过大年做准备工作。碾米、磨面,生豆芽,做豆腐,摊煎饼,赶集置办年货。正如一首儿歌所唱,“腊八到,过年了。爷爷好喝老白烧;奶奶爱吃胡花椒,还有一种说法是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给地主放牛,不小心将牛腿摔断,便把他关进一间屋子里不给饭吃,他发现有个老鼠洞,一看是老鼠的粮仓,洞里有米、有豆、有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杂豆混在一起的粥。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