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和“家族”的区别是什么(历史方面)
宗族是一种社会单位,为了生存和安全的目的,由几个核心家庭(总人数一般不超过30~50人)松散地组成。
宗族可以并入更大的称为部落(tribe)的社区,也可以由于部落性庆典、狩猎活动或战争而偶尔结合起来。
指拥有共同祖先的人群 *** ,通常在同一聚居地,形成大的聚落,属于现代意义上模糊的族群概念。
类似的用语还有“家族”,小范围内,有时“宗族”和“家族”互相混淆使用。
一个宗族通常表现为一个姓氏,并构成的居住聚落;一个宗族可以包括很多家族。
氏族是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
氏族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主要特征是:靠血缘纽带维系;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公共事务由选举出的氏族长管理,重大问题(血亲复仇、收容养子等)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
在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形成氏族共同的语言、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
几个氏族可以联合为部落;氏族人口繁殖后,可以分化为多个氏族;氏族人口锐减后,也可能并入、依附其他氏族。
一般地宗族要比氏族规模小一点,社会性程度也比氏族低一点。
但从发展本质上却是一样的,都是表示一个人群圈子。
从历史学角度上讲,氏族的称谓要窄一点,特指旧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与你系氏族时期的原始聚集人群,而宗族却一直沿用到现在。
这两个词,宗族比较强调血缘关系,而氏族更强调社会特性。
家族 [jiāzú]: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一个社会群体,通常有几代人。
宗族 [zōngzú]:(1)以父亲为血源纽带划定的家族;(2)同族中出嫁女性以外的人。
家族是以血统为基础的几代人或者是几十代人,小范围家族和宗族可以混淆使用。
宗族是通常以一个姓氏为表现形式,群落般的居住在一起。可以由多个家族组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