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鼎和香炉的区别

桃子1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1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香炉器具

1、用途不同

鼎则较适合在家信徒家中佛堂用,也有铜、瓷两种,把线香下面的一段竹枝截断,平放在鼎里燃烧,使灰炉不致飞扬而弄脏供桌。

一般香炉用途较为广泛,如佛寺的大殿都有一个长方形的炉盘。

2、香炉分布地不同

香炉一般在藏地流行,用于燃卧香,香粉。

一般鼎在内地使用较多。

3、概述不同

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西关铜艺)香炉是华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以及熏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铲、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

百度百科-鼎

鼎和香炉的区别

百度百科-香炉

香炉的词语解释是:香炉xiānglú。(1)烧香用的器具,尤指用于宗教仪式中吊在链子上摆动的有盖香炉。

香炉的词语解释是:香炉xiānglú。(1)烧香用的器具,尤指用于宗教仪式中吊在链子上摆动的有盖香炉拼音是:xiānglú注音是:ㄒ一ㄤㄌㄨ_结构是:香(上下结构)炉(左右结构)词性是:名词。

香炉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亦作“香_”。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引汉卫宏《汉旧仪》:“给尚书郎伯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从直。伯送至止车门还,女侍史执香炉烧熏,以入_护衣。”《南史·梁纪下·元帝》:“初,武帝梦眇目僧执香_,称_生王宫。”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远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之踽足豆,香_则古之_,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香炉之制始於此。”洪深《申屠氏》第五本:“叫人将方六一带来的金珠聘礼,全数奉还,又从香炉内拔了一把香,递在方六一手内。”⒉指庐山香炉峰。引唐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诗:“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宋道潜《庐山杂兴》诗:“香炉独秀拔,佳气常葱葱。”元刘永之《望香炉峰读孟浩然诗因述》诗:“移_望庐阜,香炉旧识名。”

二、国语词典

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做成。

三、网络解释

香炉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西关铜艺)香炉是华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以及熏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铲、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香炉使用的质料主要包括铜、陶瓷、金银、竹木器、珐琅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_或陈设_或敬神供佛。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的香炉一般有四足;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放置。

关于香炉的诗词

《香炉峰·香炉一峰绝》《忆登黄山皮篷香炉峰绝顶》《携诸山客同上香炉峰遇雨而还沾濡狼藉互相笑谑题此解嘲》

关于香炉的诗句

凭栏空祷香炉愿香炉峰下异香风香炉峰北面

关于香炉的成语

另起炉灶冰炭不同炉官法如炉冬_夏炉洪炉点雪红炉点雪融为一炉重起炉灶炉火纯青夏炉冬扇

关于香炉的词语

冬扇夏炉红炉点雪冬_夏炉别具炉锤夏炉冬扇踞炉炭上重起炉灶洪炉燎发熔于一炉洪炉点雪

关于香炉的造句

1、大袋鼠休息的时候,后肢再加上尾巴,看上去像一只三脚鼎立的香炉,显得十分稳固。

2、这件玉石雕刻的熏香炉,分里三层外三层,结构精巧,简直就是神工鬼斧。

3、我从兜里掏出来一小团用黄表纸包好的香炉灰,放在案板上说道。

4、日照香炉生紫烟,祝福话语往上端。遥看瀑布挂前川,眼光长远鸿图展。飞流直下三千尺,突飞猛进才智显。疑是银河落九天,生活美满万年坚。愿你万事如意,日子越来越红火,工作越来越。

5、把那些犯罪自害已命之人的香炉,叫人锤成片子,用以包坛,那些香炉本是他们在耶和华面前献过的,所以是圣的,并且可以给以色列人作记号。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香炉的详细信息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