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乾坤大象天柱山

桃子1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青岛黄鹤楼

文化,是一种感动。缘于文化而感动,应该是人生中最为难得的一种情愫吧。当一个人饱读了经史子集,他的心里便会每时每刻都涌动着一份深深的感动,尤其当他扑进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的灵气裹罩在身体四周的时候,那种天地日月精华的聚拢,山水草木灵性的浸润,更会令人感动得颤抖不已。

当年登泰山看日出的时候,沿着泰山那磅礴的文化,抚摸着古代圣贤文人的诗赋的温度,一路揣着一颗颤抖的心儿向着极顶拾级而上,我感受到了杜老爷子笔下的“造化钟神秀”,原来表述的不仅仅是来自于天地灵秀对泰山的青睐,更是泰山上的文化符号对让泰山更加钟灵神秀,更加堆积成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唯我独尊。

每当置身于有着深厚文化渊源的山水之间,我都会有一种为古人而肃然感动的激情涌动,于是我想,是源自古圣先贤的那种对人文传承的情怀,才构成了一个个天地造化的名山名水名苑雅林的啊。前几天去青岛平度,平度好友赠我一套珍贵的天柱山魏碑摩崖石刻的早期拓片,我恭恭敬敬鞠躬接过,抚摸着拓片上那黑的白的沧桑的纹络,当年我跪倒在郑文公碑前的情形,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天柱山在平度。平度是一个平和大度的地方,它的平和和大度,主要源自于她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原乡。岳石东夷文化之迄、岳石文化之源、胶东文化之根……一个个璀璨的文化符号,从这里把文化的魅力释放挥发,形成了起了中华民族文化星空的大大的星云,在这里,可以追寻中华文明的源头,在这里,发生过气壮山河的奇迹。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着平度人,成为平度人涌动的血脉,生发成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所以我每次踏上平度这块热土,就会走进一份深深的感动,一份深深的文化感动,而最令我感动的地方,便是天柱山摩崖石刻。

天柱山,峻峰秀美,如雄柱擎天;孤峰秀峙,峨冠于霄汉。鹤岭横悬,鳞石裹巉岩;云岩凌空,气势自非凡,“齐之山海天下冠,而东莱之间,山水形势雄深伟丽又为齐冠,而大泽之秀又为东莱之最”。天柱山不雨而润,青日生烟,有“神窟仙宅”之说。据说“秦皇汉武”把这里看成神域仙乡,先后多次到这里求神拜仙,《平度县志》载曰:“始皇游而忘返,武帝过以乐留”的千古佳话。从秦始皇、汉武帝驾临以来,这里就成了志士名流求仙访道之所,迁客骚人挥毫吟咏之地。而这座山闻名于世的最重要原因是北魏时期的郑道昭在山上留有“海鸥云鹤之致”的书镌,使天柱山成为名扬天下的书法名山。

记得那日天上飘洒着细细温润的春雨,温润的春雨把天柱山装扮成一位文质彬彬的佩剑书生,又像是一位须发银白的飘然道长,道貌岸然巍峨而斯文。进得山门,郑道昭先生便伟岸地站立在了我的面前,我作揖前行至半山腰处的摩崖石刻前的时候,只觉得两腿发软,竟扑通一下长跪不起。天柱山摩崖石刻由《郑文公碑》、《天柱山铭》、《石室铭》、《上游下息》、《此天柱山之山》等组成,因为有了这汉魏的摩崖石刻,就连这山里的空气,都弥漫着翰墨书香之气,难怪刘海粟先生在89岁高龄时专程登上此山,热泪盈眶题写了"瑰玮博达,绝壁生辉"八个大字,更难怪接踵而至的日本学者们来到天柱山,对着天柱山魏碑的摩崖石刻,对着这中华民族感天动地的历史文化瑰宝,一个个跪地洒泪。

康有为先生评价天柱山《郑文公碑》说:“刻石如阿房宫,楼阁锦密,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浓姿逸韵,如当食防风粥,口香三日”。郑文公就是“北方书圣”郑道昭。郑道昭(公元455-516年),字僖伯,自号中岳先生,河南荥阳人,历任北魏中书侍郎、国子监祭酒、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州大中正,晚年出任光州(府地今莱州)刺史。为官轻徭薄赋,深得吏民敬爱。

“泽山奇峰柱擎天,东汉刻石写诗篇。父子同碑话晋魏,翰墨飘香世代传”。郑道昭是我国北魏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时有“南王(羲之)北郑”之称。作为魏碑体的鼻祖,郑道昭所写的魏碑,上溯先秦笔画浑成骨力内含的特点,吸收了汉隶的跌宕瑰丽、沉稳又见爽利的姿态,凝重浑朴的隶书风格被清丽飘洒的楷书风格代替,其用笔既有篆法圆转形成的圆笔印象,又有隶法方折形成的方笔感受,方圆兼备,变化多端,字字不呆,笔笔不苟,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满,透露出了荡荡乎君子、穆穆乎仁人的大儒风范。他的魏碑突出体现了我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的转变,从古至今,此碑受到了古今中外书法家的尊崇,尤其到了清代,“尊碑、备魏、取隋、卑唐”的主张的提出,更加敲醒了一度沉闷麻木的书法界,从此突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视野开阔的天地。

我不知道上天是不是有意偏袒天柱山,天柱山本来就钟灵毓秀令人流连忘返了,偏偏又赐予了这格调高雅文采华丽、笔力雄健书法遒劲的历经1400多年风雨剥蚀依然清晰可辨的魏碑石刻,这苍老厚重的在千年历史的沉淀中折射出灿烂光辉的摩崖石刻啊,更加让人对它所聚拢的天地大观平添了十分的膜拜之意。天柱山,因为被了天地之灵气,因为得了日月之精华,才会有了后来的摩崖石刻,因为有了摩崖石刻,才拥有了这浑然的乾坤大象。置身于这文化名山之中,我顿时有了一种飘然于宇宙之间的灵气,更有了一种超凡于三界之外的洒脱。

文化,真的令人感动。如果说大地因为有了水才显得更加灵动,那么天柱山就是因为有了魏碑才显得更加苍劲灵秀。文化,赋予了天柱山的乾坤大象,文化,赋予了天柱山高贵的气质,文化,感动着千秋万代的中华民族,在这盎然的春天里,怀揣着一种内圆外方的情怀,飘逸着奕奕神采,从这个春天走进了那个春天......

2019.3.16.深夜

附:天柱山《郑文公碑》文:

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草。

公讳羲,字幼麟,司州荧阳开封人也。肇洪源于有周,胙母弟以命氏。桓以亲贤司徒,武以善职,并歌缁衣之作,诵乎奕世,降逮于汉,郑君当时,播节让以振高风。大夫司农,创解诂以开经义,迹刊图史、美灼二书。德音云翻,硕响长烈。扬州以十策匡时,司空豫州以勋德著称。高祖略,恢亮儒素,味道居真,州府招辟莫之能致。值有晋弗竟,君道陵夷,聪曜虔刘,避地冀方。隐括求全,静居自逸。属石氏勃兴,拨乱起正。徵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尚书,赠扬州刺史。

曾祖豁,以明哲佐世。后燕中山尹,太常卿,济南贞公。祖温,道协储端,燕太子瞻事。父晔(按魏书本传当为煜),仁结义徒,绩著寜边,拜建威将军,汝阴太守。绵荣千载,联光百世。自非积德累仁,庆届无穷,其熟能传辉踵美,致如此之远哉?可谓身没而名不朽者也。公禀三灵之淑气,应五百之恒期,乘和载诞,文明冠世。笃信乐道,据德依仁。孝弟端雅,慎言愍行。六籍孔精,百氏备究。八素九丘,靡不昭达。至乎人伦礼式,阴阳律历,尤所留心。然高直沉默,耻为倾侧之行;不与俗和,绝于趣向之情。

常慕晏平仲、东里子产之为人,自以为博物不如也。蕴斯文于衡泌,延德声乎州闾。和平中,举秀才,答策高弟,擢补中书博士,弥以方正自居,虽才望称官,而乃历载不迁,任清务简,遂乘闲述作,注诸经论。撰《话林》数卷,莫不玄契圣理,超异恒懦。又作《孔颜诔》、《灵岩颂》及诸赋咏诏策,辞清雅博,皆行於世也。以才望见陟,迁中书侍郎,又假员外散骑常侍。阳武子南使宋国,宋主客郎孔道均就邸设会,酒行乐作,均谓公曰:“乐其何如?”公曰:“哀楚有馀,而雅正不足,其细已甚矣,而能久于!”均嘿然而罢。移年而萧氏灭宋。虽延陵之观昔诗,郑公之听宋乐,其若神明矣。朝廷以公使协皇华,原斯光,迁给事中,中书令,总司文史,敷奏惟允,国之律令,是所议定。公长子懿、邕容和令,器望兼资。早综铨衡,能声徽著。敦诗悦礼,尤精易理。

季子道昭,博学明,才冠秘颖。研图注篆,超侍紫幄。公行于前,吏部秘书随其后,凡厥庶寮,莫不钦其人也。于时有识比之三陈(13)。后年不盈纪,懿给事黄门侍郎,太常卿,使持节督齐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齐州刺史。道昭,秘书丞,中书侍郎,司徒谘议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秘书监,司州大中正,使持节督光州诸军事平东将军,光州刺史。父官子宠,才德相承,海内敬其荣也。先时假公太常卿,荧阳侯,诣长安拜燕宣王庙。还,解太常,其给事中,中书令,侯如故。纵容凤闱,动斯可则。冠婚丧祭之礼,书疏报问之式之制矣,民行矣,虽位未槐鼎而仁重有馀太和初除使持节安东将军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南阳公德政宽明化先仁惠 严之治穆如清风桑有敬让之高朝市无鞭戮之刑即道之美,不专於鲁矣。

太和中,徵秘书监。春秋六十有七,寝疾于位。凡百君子,莫不悲国秀之永沉,哀道宗之长没。皇上振悼,痛百常往,遣使,策赠有加,谥曰文,祭以太牢,以太和十七年四月廿四日,归葬乎荧阳石门东南十三里,三皇山之阳。於是故吏主薄东郡程天赐等六十人,仰道坟之缅,悲鸿休之未刊,乃相与钦述景行,铭之玄石,以扬非世之美。而作颂曰

爰鉴往纪,稽览前徽,有贤有圣,靡弗应时。繇实契姒,旦亦协姬,於穆郑公,诞应期。伊昔桓武,并美司徒;恭维我君,世监秘书。三坟克阐,五典允敷,文为辞首,学实宗儒。德秀时哲,望高世族。灼灼独明,亭亭孤 。式胄三雍,邹风再烛。作岳河兖,泽移草木。庆灵长发,继叶传光。君既挺发,胤亦含章。文义袭轨,朱绂相望。刊石铭德,与日永扬。

永平四年,岁在辛卯,刊上碑在直南。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以石好故於此刊之。

写有关黄鹤楼的唐诗有没有

青岛的左翼文化运动

左翼文化运动是在世界共产主义思潮和革命文艺运动中产生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无产阶级左翼文化运动在苏联、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批党和党所影响的文化工作者冲破国民党反动政治的高压,在新开辟的革命的思想文化阵地上,展开了英勇的战斗。

1929年6月,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宣传工作决议案》。根据此决议案的精神,10月成立了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直属中央宣传部领导。1930年3月2日,经过党的建议和筹划,有党内外作家参加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正式成立。来自创造社、太阳社、引擎社、艺术剧社等进步文艺社团的成员约50余人出席大会。会上阐明了成立左联的意义,在于“有目的、有计划去领导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加紧思想的斗争,透过文学艺术,实行宣传与鼓动而争取广大群众走向无产阶级斗争的营垒。”(潘汉年:《左翼作家联盟的意义及其任务》,《拓荒者》1卷3期。)左联面临4项任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宣传与斗争;确立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理论的指导;发展大众化的理论与实际,加紧大众化作品的创作;自我批判的必要。左联成立大会上还通过了设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会、国际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等机构,创办机关刊物。左联设有中共党团,潘汉年任党团书记。左联是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所属支部之一,常驻代表为萧三。

继左联之后,在文艺界又有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简称美联)、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中国左翼世界语联盟(简称语联)先后成立。这些左翼文化团体内大都设立了党团。为了把进步文化力量集结于党的统一领导下,1930年10月,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简称文总)。

左联成立以后,活动范围不断扩展,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北平、天津、保定、广州、南京、武汉、东京建立分盟或小组。青岛也成立了左联组织。1932年春,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下,在青岛大学外文系、物理系就读的中共地下党员王弢、俞启威组织部分进步学生,秘密成立了新文学研究会、时事研究会、读书会等文学团体,借以发动组织群众。新文学研究会即是青岛的左联组织。成员有王弢、俞启威、李林等,由王弢负责。同年夏,王弢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国民党青岛当局通缉,此项工作由俞启威负责。

同年10月,中共党员乔天华从烟台来到青岛,与青岛党组织取得联系,后以崇德中学(今青岛市第十一中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任中共青岛市委青年委员和青岛左联党代表,与中共青岛市委宣传委员俞启威一起领导青岛左联的工作。俞启威、乔天华又发展了王涛、周浩然、杜宇、姜宏、于黑丁、王令菲、陈迈迁、郭锡英等加入青岛左联组织。

青岛左联组织通过读书会、时事讨论会等方式开展活动,定期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交流心得体会,并在《民报》、《晨报》、《时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积极从事文学创作。1933年初,青岛左联组织了进步文学社团--汽笛文学社,成员有周浩然、郭锡英、彭也夫、于黑丁、姜天铎等,由乔天华指导该社党的工作。汽笛文学社除秘密散发进步刊物外,还公开印发文学月刊《汽笛》。《汽笛》出版后,在工人和学生中广泛传阅。半年后,汽笛文学社的活动引起国民党青岛当局的恐慌,姜宏被捕,周浩然、于黑丁遭通缉,《汽笛》被迫停刊,汽笛文学社也停止活动。

青岛左联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当时的政治活动。时青岛左联的主要活动点,一个是位于龙口路的荒岛书店,一个是位于江苏路的德国教堂院内。1933年7月,进步青年孙乐文(1934年入党)、张智忠(1934年入党)在龙口路南端开办了荒岛书店,专门经营新文学书刊,同时作为青岛左联小组的秘密联络点。由于临近山东大学和市立女中,因此吸引了一批在校师生。当时在山大任教的老舍、洪深、赵少侯,在市立中学(现青岛市第一中学)任教的王统照、汪静之,在文德女子中学(现青岛市第八中学)任教的孟超,在黄台路小学任校长的王亚平,在《青岛晨报》任编辑的萧军,在《青岛民报》任编辑的于黑丁等,经常到荒岛书店阅读。荒岛书店的活动一直持续到抗战爆发。

青岛左联组织还有海光文艺社。成员有乐于泓、季焕麟、吕福田等。海光文艺社与汽笛文学社同时成立。在《青岛时报》上开辟《海光》文艺副刊,进行革命文艺活动。

青岛还成立了剧联组织。1932年4月,王弢、俞启威组织青大进步教职员成立了海鸥剧社。王东升、张福华、李云鹤(江青)等相继加入剧社担任主角。海鸥剧社成立后,经党支部研究同意,向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作了汇报,被剧盟批准为青岛分盟小组。5月28日,海鸥剧社在青大礼堂首场演出了《月亮上升》和《工场夜景》(独幕话剧)。《月亮上升》是英国爱尔兰剧作家的作品,叙述了一个民族革命者的故事,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工场夜景》由易扬编剧,反映惨遭剥削的上海产业工人的生活及其反抗斗争。当晚演出时,校内外"观众不下千余人,济济一堂,诚属空前盛举","颇得观众的赞美"。此两出话剧在九一八事变后演出,很有现实教育意义,青大学生深受鼓舞。6月30日,上海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文艺新闻》发表了《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报道了海鸥剧社的演出活动,热情赞扬了演出的成功。

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后,地下党员俞启威因社会关系的掩护于秋季回校,担任山大党支部书记,并以崔嵬、杜建地、杨裕昆、李秀美、李岱思等为骨干,恢复了海鸥剧社。并将演出扩大到社会上,先后在山大礼堂演出《一致》、《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在青岛大舞台演出《乱钟》、《SOS》、《婴儿的杀害》等话剧。1932年初,崔嵬接到上海陈鲤庭创作的舞台剧《放下你的鞭子》,将其改编为街头广场剧《饥饿线上》,并亲自参加演出。海鸥剧社还深入崂山农村,用当地方言为农民演出话剧;同时学习上海剧联工人剧团的经验,深入工人宿舍区演出话剧,深受工人阶级的欢迎。1933年夏,因叛徒出卖,俞启威被捕入狱,崔嵬等避险离去,海鸥剧社停止活动。

关于青岛左联组织情况以及被破坏情况,1933年9月24日,中共青岛市委向中央报告说:“关于群众组织,除了反帝组织尚未组织外,其余赤色工会、贫民团、失业工会、左联、剧联、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世界语学会等,都已相继建立……左联有社员二十余人,剧联十余人,均受破坏而瓦解。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世界语学会等,现尚有一部分存在”。

同年12月,中共山东省工委着手恢复青岛党组织,同时成立了左联的指导机关学生读书会、文学会等群众社团。21日,中共中央收到的《山东青岛工作报告》中说:“……最近左联加强了组织发展,成立了三个分组,女中一组三人,自由职业者一组四人,报馆学生一组四人。这些都是纯粹的群众,无党员在内,而工作是活跃的,发展的前途很顺利。”

同年底,省工委被破坏,左联工作受到影响。但由于左联成员很多是群众,左联活动延续到1934年。

1934年6月,中共青岛市委筹备委员会成立,高嵩任常委。28日,高嵩向中央报告说:“……对于他们这一团知识分子,我们决定一面监视,一面训练,决定允许他们的要求——开展左翼作家的组织,同时准备发行一种文学刊物。”

同年9月,青岛市委又遭破坏,青岛左翼文化运动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左联仍有活动,并一直持续到1936年全国左联停止工作。

除左联、剧联组织外,青岛还建有中国诗歌会青岛分会、世界语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左翼文化组织。此外,一些全国左联成员也曾到青岛开展左翼文化活动,他们或短期停留,或长期工作,如孟超、洪深、艾芜、陈荒煤、郁达夫、王余杞、端木蕻良、王亚平、蒲风、刘芳松、余修、丁玲、胡也频、臧云运等。其中丁玲、胡也频仅在青岛短暂停留。由于保密,全国左联成员与青岛地方左联并未发生组织关系,而是分别开展工作。

青岛左联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团结了一批当时有名望的作家、学者,如王统照、老舍等,这批作家、学者对推动青岛的左翼文化运动作出了很大贡献。

30年代,青岛左翼文化运动成就卓著,在青岛革命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并成为中国左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岛党的事业和革命文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处为:搴手换足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乾坤大象天柱山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处:王干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莽莽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河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沼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适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年首就整伤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宇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正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宇宇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厌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卒阅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颢自已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颇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

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

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骑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因旬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额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大黄鹤,否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睛川草树,历历在目,妻妻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女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

《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分不归,春草生分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台",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是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磷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兔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演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情《乐府诗集》此调题解云:"《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人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恃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年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年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黄鹤楼对联

闻名全国的古建筑黄鹤楼,建在武昌江边的黄鹄矶上,是古代文人骚客登临咏诗胜地。登楼眺望,远山近水一览无余。唐代诗人崔颢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被称为唐人七律之首。李白来此也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黄鹤楼在一八八四年被焚毁。现已重建。

这里的几幅对联,是流传下来有关黄鹤楼的佳作。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山河缩地来。

楼未起时原有鹤;

笔经搁后便无诗。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概,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原创]黄鹤楼诗词----唐宋诗词

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可谓:“ 危乎,高哉!”无怪李白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沧浪吾有曲,寄语棹歌声。”抒发自己心头的感慨。

黄鹤楼主楼壁画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也成为咏诵黄鹤楼的绝句。

《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