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海鹦圆滚滚的,很是可爱,它跟其他迁徙鸟类有什么不同?

梵高1年前 (2023-12-18)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小海鸟类

海鹦,圆滚滚的身材像企鹅,橘红色的嘴壳像鹦鹉,眼角还画了一个三角形的眼线。

貌不惊人的海鹦,一身本领远远超过了企鹅和鹦鹉。它既能像企鹅一样憋气潜深水,又能像鹦鹉一样展翅飞高空。下次水,一口气能捉10条小鱼,全部叼在嘴里带回家喂小鸟。出趟门,一次能飞100公里。做到了海陆空三栖无缝对接的海鹦,生活空间巨大。

深潜远游都不算稀奇,其他鸟儿也会,海鹦有一项别人比不了的本领,是它能够独自探索新世界,开辟新航线。

海鹦是迁徙鸟类。其他迁徙鸟类结队飞翔,每年有老司机带领一伙新手踏上祖先们走过的路途,到达熟悉的目的地。而海鹦不同,每一只小海鹦都是独自上路,单身投入茫茫大海,在未知的世界里开拓出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迁徙之路。

海鹦的生活

能上天下海的海鹦,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远离陆地的海洋里,只有春天的时候才回到陆地,从4月呆到8月,在海边悬崖上筑巢孵化小海鹦。

春回大地的时候也是海鹦最美丽的时候,它褪去了冬天灰色的嘴壳,换上鲜艳的橘色嘴壳,打扮一新来到悬崖会见伴侣。海鹦一生只爱一只鸟,忠诚于自己选择的伴侣。婚后海鹦夫妻会在陡峭的悬崖上建筑一个固定的家,每年春天夫妻俩从不同的地方飞回家园,产一个蛋,双方轮流孵化鸟蛋。

40天后,小海鹦出世了,爸妈出海捕鱼喂养它。海鹦的捕猎本领很高超,一个猛子扎到海里,最深能潜入60米。它拍打着翅膀划水时,就像在海底飞翔一样。捉到鱼后,海鹦用带槽的舌头把鱼推到嘴角最深处,上颚的尖刺能够卡住鱼。卡在嘴里的小鱼不会脱落,海鹦还能继续捕猎,一直到嘴里叼不下鱼为止。最多的一次,一只海鹦嘴里足足叼住62条小鱼。

海鹦捉到的小鱼全叼在嘴里,不会吞下肚子。其他鸟儿会把猎物吞下肚,然后再把吞下去的食物吐出来喂小鸟,这种倒胃口的事情,海鹦做不来。它的讲究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满载而归的海鹦让人看见就眼红,海鸥经常组队守在岸上打劫它。

除了抢鱼的海鸥,还有一种大个头的黑背海鸥更可怕,它会捕捉海鹦当食物。好在海鹦是团结的鸟儿,悬崖上有它们的集体团队,人多力量大,大伙儿一起联手对抗海鸥天敌。黑背海鸥没胆量挑战群体,只能等待机会找落单的海鹦下手。

辛辛苦苦捕猎回来的海鹦,在家门口还得盘旋几圈,躲开强盗海鸥,才能把食物安全运回家喂小鸟。

在爸妈的精心照料下,小海鹦长得很快。当它长全羽毛后,爸妈会带它到海上练习飞翔,学习捕鱼。

在空中,携带一个沉甸甸,圆滚滚的身体飞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土豆一样的海鹦不能像其他体态轻盈的鸟儿一样张开翅膀,御风滑翔。它只能使劲扇动翅膀,出卖力气带动身体飞。虽然不能御风就势,但海鹦的飞行速度不容小觑,它有一双强健的翅膀,每分钟能拍动400次,每小时能飞88公里。

学会了飞翔和捕鱼的小海鹦,掌握了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此时,夏天走到了末尾,海鹦们在陆地上的集体生活快结束了,即将开启海上迁徙之旅。跟其他迁徙的鸟儿不一样,海鹦们不会结队迁徙,而是单独出海谋生。初次远游的小海鹦没有父母的陪伴,需要独自闯荡世界,凭一己之力对抗风起浪涌的大海。

独自迁徙的海鹦

夜幕降临,小海鹦告别爸妈,离开了家。来到悬崖边上,纵身一跃,投入大海。选择黑夜出发,能够躲开天敌海鸥,可也意味着,找路的困难更大了。独自上路的小鸟,只能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和捉摸不定的运气奔赴未知的前程。

海鹦在8月份离开陆地回到大海生活,小海鹦出发的日子比爸妈要早很多天。没有领路人,也没有同伴,迁徙路上只有自己孤独的身影。

春秋两季的鸟类迁徙,给天空增添了不少活泼的景致。多年来研究鸟类迁徙的传统观点认为,鸟类的迁徙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刻录在基因里的遗传信息支配,另一种是由群体的文化遗传路径支配。无论是何种原因引发的迁徙,鸟类每年都沿着固定路线飞行,并把这条路线传承接力给下一代。

跟踪海鹦的迁徙之旅,推翻了传统观念的认知。海鹦既没有走固定路线,也没有父母的传承指引。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给斯科默岛上的一群小海鹦背上GPS定位仪,跟踪它们的行迹。定位仪很轻,只有2克重,不会给海鹦增加沉重负担。

上图是18只海鹦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图。红色点是8月份,绿色点是10月份,蓝色点是第二年的2月份。连线仅示意每只鸟的移动位置,实际路线比图中所标志的直线要迂回复杂得多。

夏末,海鹦离开英国威尔士的斯科默岛,往西北飞,飞得最远的小鸟去到了格陵兰岛。秋天,海鹦往北边进入北大西洋。冬天,鸟儿飞往南边,有些鸟儿能飞到地中海过冬。然后等到春天来临,分散在各地的海鹦重新返回斯科默岛的大陆家园,团聚在一起。

你从图中看出海鹦的迁徙规律了吗?除了冬天会从北边飞到南边以外,海鹦的迁徙没有规律。每只海鹦都走了跟别人不一样的一条路。迁徙本无路,我的脚步走出了我的路。

海鹦圆滚滚的,很是可爱,它跟其他迁徙鸟类有什么不同?

鸟儿为什么要迁徙?跟其他动物迁徙的原因一样,到食物丰盛的地方去生活。鸟儿在长途飞行中虽然要消耗巨大的能量,但迁徙地有更多的食物,更少的竞争对手,足以抵销奔波的辛劳。

吃饱肚皮的方式不止一种,选择跟着长辈走,在父荫庇护下,觅食旅程安全可靠不出错。选择自己走,挑战更大困难更多,但是自由自在,收获的成就感更大。

海鹦选择了大多数鸟儿都没有勇气选择的那条路,生命的美丽蕴藏在万千变化之中。世界那么大,海鹦要去看父辈们没有看过的风景。是的,长辈有世代累积的经验,说的都对,但是我自己探索发现的新路也没有错。

道路千万条,走通了都算数。

迁徙路上特立独行的海鹦,走上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走通之后便是世上只属于自己的路。

我国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此六类统称为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全世界已发现有超过一万种,中国已有1400多种。虽然鸟类的品种繁多,但是不少鸟类却是濒临灭绝。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珍稀鸟类吧。

1、黑鹳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部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它的头颈将会伸直。

它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黑鹳大多数是迁徙鸟类,只有在西班牙为留鸟,仅有少数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到非洲西部越冬,此外在南非繁殖的种群也不迁徙,仅在繁殖期后向周围地区扩散游荡。是白俄罗斯的国鸟。

2019年8月,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现身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湿地。

2、朱鹮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2008年)。

3、丹顶鹤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为白色,头顶为鲜红色,喉和颈为黑色,耳至头枕为白色,脚为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为黑色,头顶为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都为黑色,其余全为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为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

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4、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别名角鸡、吐绶鸟,它们的全长约50(雌)~65(雄)厘米。而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圆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飞羽黑褐带棕黄斑。下体几纯棕黄,因为腹部羽毛呈皮**,故名“黄腹角雉”。有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及翠蓝色肉角,于发情时向雌鸟展示。雌鸟通体大都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细纹,上体散有黑斑,下体多有白斑。

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浙江,在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亦有分布。食物主要是蕨类植物的果实。截止2013年,中国唯一的黄腹角雉保护地为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黑颈鹤

黑颈鹤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颈、脚甚至长,通体羽毛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眼先和头顶前方裸露的皮肤呈暗红色,尾羽褐黑色。它的头顶,三级飞羽的羽片分散,当翅闭合时超过初级飞羽。虹膜黄褐色,嘴肉红色,尖端沾黄,腿和脚灰褐色。

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除繁殖期常成对、单只或家族群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在越冬地,常集成数十只的大群。它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繁殖于拉达克,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6、白鹤

白鹤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体长为130-140厘米。站立时通体白色,胸和前额鲜红色,嘴和脚暗红色;飞翔时,翅尖黑色,其余羽毛白色。虹膜棕**,嘴、脚暗红色。2龄脚变红色,3龄嘴亦变为红色。

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岩边及浅水沼泽地带。常单独、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节则常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特别是在迁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荠等植物的茎和块根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嫩芽和少量蚌、螺、软体动物、昆虫、甲壳动物等动物性食物。分布于中国、印度、伊朗、阿富汗和日本等地。

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闭会,会议表决通过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白鹤为江西省“省鸟”的决定》决定为白鹤为江西省省鸟。

7、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它的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

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河北、长江以南等地,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8、赤颈鹤

赤颈鹤是大型涉禽,共分化为3个亚种。后趾小而高位,不能与前三趾对握,因此不能栖息在树上;全身羽毛大致呈浅灰色,成鸟颈部裸露红色的皮肤。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为黑色,白色而修长的内侧飞羽垂直的覆盖着尾部。嘴灰绿而脚粉红。栖息于多草的平原、水田、沼泽湿地及森林边缘。以稻谷及水生植物的根、块茎为食,也取食鱼类和蛙类。7-12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成团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茎、叶筑成。每窝产卵2枚,绿色或粉红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点。雌鸟孵卵,雄鸟守卫,孵卵期30天,由双亲共同照料幼雏。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云南盈江和西双版纳等地。

9、金雕

金雕属于鹰科、真雕属的猛禽。体长76--102厘米,翼展达2.3米,体重2--6.5千克。雌雄同色;未成长时,头、颈黄棕色;两翼飞羽除了最外侧三枚外基部均缀有白色,其余身体部分暗褐色;羽尾灰白色,羽端部黑色;成年鸟翼和尾部均无白色,头顶羽色转为金褐。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盖著。

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筑巢于山壁凸出处。以其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亚寒带和寒带地区。

10、褐马鸡

褐马鸡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

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仅见于中国山西、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只左右。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世界终有生灵涂炭一日,所以,放过濒危动物也是放过我们自己。2020年的蝙蝠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让我么以大自然为家,与动物为亲,共同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共创一片和谐的蓝天!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