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和解毒有什么不同?
中医讲毒的概念非常广泛,体内代谢出来的产物都叫毒。比方说,人气血不调了,引起的一些血液的淤积或气的淤积,从广义讲都叫做毒。毒素的形成,一方面,它是从外界进来的;另一方面,它是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正常的人,由于消化、吸收、排泄是一个正常运转的过程,新陈代谢的废物会自行排除、化解,这也叫排毒、解毒。但如果这些过程发生了障碍,也就是说这些管道不通的话,就会产生疾病。然而,毒与非毒很难划出一个绝对严格的界限。一种物质是否为“毒”,不仅要分析它的质,而且要看它的量以及它存在的时间和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不应仅仅关注如何“排毒”,更应着眼于“毒”的产生来源。
毒有内生与外来之分。“毒”一般经由两个途径产生:其一为内生之毒,即人体内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蛋白质、脂肪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但如果摄入过多,超过人体负担的界限,就会导致体内酸性代谢产物排泄不畅,日积月累,滞留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逐渐蓄积于人体的血液、脏器和细胞内,扰乱细胞的滋养和吸氧,减缓细胞的形成和再生,成为对人体有害的内生之毒,压力、饮食不当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产生内毒的原因。其二为外来之毒,即由外部环境带入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化工制品、药物以及被污染的大气、水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呼吸、饮食等方式进入人体成为外来之毒。铅、汞、铝、镉等重金属在人体内的沉积,会影响到人的大脑、肾脏和免疫系统,而有些农药和药物摄入过量,可以致命。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通过呼吸、食物、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直接对人体器官和免疫系统产生损害。
身体各部分都有脂肪积聚,身体的肥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皮下脂肪堆积在臀部周围、下腹部及大腿的类型被称作为“皮下脂肪型肥胖”;内脏周围堆积脂肪的类型,被称作为“内脏脂肪型肥胖”。
这两种类型里面,“皮下脂肪型肥胖”从外表明显地就可以看出,但是“内脏脂肪型肥胖”就无法从外表来判断了。在日本,作为简单地调查的方法,如果男性腰围(肚脐周围直径) 达到85cm以上,女性90cm以上,就会被怀疑为是内脏脂肪型肥胖。这个时候,与其说是丰满,还不如直接说是肥胖。被人们称作生活习惯病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症”等。与其说这些疾病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的,还不如直接说是肥胖引起的,特别是内脏脂肪聚集型肥胖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由于内脏脂肪的堆积,引起的各种各样疾病被称之为“代谢异常综合症”,并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在作为能量来源上的使用方法也是不同。
用存款来比喻能源储备的话,内脏脂肪是为了每天的生活所使用的活期存款;而皮下脂肪用存款来比喻的话,还划分为定期存款和分期存款,它们时用来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的。
换句话说,内脏脂肪比较容易积累,也比较容易消耗掉,而皮下脂肪则相反,光靠较低心率的日常活动及减少日常饮食摄入等方式是不够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