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温和冻死的区别是什么?
01
失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由于体内的热量流失长时间大于热量供给,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而冻死是液体凝固的过程,是外界气温低导致的冻伤死亡。
很多人认为失温就是冷,就是因为温度低导致的,这个没错,温度低确实是导致失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全部。通常来说,外界温度越低,风力越大,环境湿度越高,越容易失温。
失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种生理现象,由于体内的热量流失长时间大于热量供给,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而冻死是液体凝固的过程,是外界气温低导致的冻伤死亡。
造成失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衣服湿寒、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等均可引起失温。比如,在高海拔地区,雪线高度以上空气含氧量低,登山者的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假如长期暴露于低温、大风、缺氧环境,加之缺乏适当的保暖措施,也极易发生失温。
2022年1月15日时,汤加火山 爆发 ,其威力是百年间难得一遇的。从卫星图像就能明显看出,火山灰正在迅速扩散。
以人类对过往几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原因的猜想来看, 火山喷发可能会导致“全球变冷” ,使得地球迎来“小冰河” 时代 。而日前“全球变暖”正在困扰着我们,这样中和一下会不会更好就抵消了呢?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不管是全球变冷还是全球变暖对于我们人类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为如果温度的幅度变化小是无法被人体直接感受到的,但是温度的变化如果大幅度上升或者断崖式下跌,那么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而从结果来看,横竖都难逃一死,但是“冻死”和“热死”可谓是完全不同的体验。那么从科学角度来分析,冻死和热死,哪一种死法相对更好受一点呢?
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在冬天时穿着单薄的衣服到室外往往会发出“冻死人了”之类的喟叹。当然,不少南方人表示屋子里和屋子外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冷。在我们认知当中,寒冷会使 四肢僵硬 甚至使得身体 不受控制地打颤 ,那么那些人“冻死”之前的人都经历了什么呢?
许多登山题材的**当中,都会描述有人被冻死的场面,那些人往往在死之前不会有剧烈的挣扎,甚至有些人在睡梦当中就悄然离世了。从科学层面来说,冻死指的是:当人长期处在寒冷的环境中时,由于散热量 超过了产出的热量,导致个体的保暖效果明显下降 。气温超过人体体温的调节限度时,个体的相关的生理功能会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死亡。
所以,不论是直接将人体置于超低温环境,还是不断降温最终使人体各项机能崩溃,在法医病理学当中都会被划分至“冻死”的范畴。按理来说,死亡应当是痛苦的,毕竟各项生理功能的崩溃都会影响我们,而 冻死的人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痛苦,他们在冻死之前甚至会出现幻觉 。
科学家们指出,我们人体具有比较 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 ,这种机制使得我们在大多数时间能够保持体温的稳定。但是,我们这种适应能力并不是全能的,而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低温情况下,体温中枢的调节功能就会出现失效的情况,随后会使身体内的物质代谢速度减缓,最终使循环和呼吸机能衰竭而亡。
冻死之前人会经历几个阶段,首先是感觉到寒冷,比如鸡皮疙瘩这种比较明显的现象,如果这时找到热源恢复体温还是可以恢复的。其次,就会开始兴奋 ,这一阶段我们的身体为了能让个体多存活儿一会儿,会将血液优先供给到重要部位,像心脏。而届时,人就会感到呼吸急促 ,和我们平时咬紧牙关打寒颤差不多。
紧接着,人就会感到意识模糊。如果说处于兴奋期的我们尚且有几分理智,那么 到了这一阶段就基本失去理智 了。科学家们通过使用兔子进行低温实验,再加上分析各类“人类冻死案例”,得出了这样一个结果。
如果我们的 体温降至27 到34 之间时,这一阶段可以称为 “兴奋减弱期 ” 。这时人体的代谢和气体交换率都会下降,从而引发组织非缺氧血症的“氧饥饿”症状,大脑皮层 也会因此被抑制,因此意识开始迷糊。
而在我们的大脑皮层之下是有着中枢神经的,它们也会受到影响,在兴奋和抑制之间的摇摆不定会让其感受到混乱,从而使人 产生幻觉 。这就是许多冻死的人被发现时, 会出现微笑 甚至是反常脱衣 情况 的根本原因。
因此,从上述的描述来看,冻死之前会经历几个阶段。刚开始人体还是会感受到痛苦的,但是到后来因为兴奋导致出现幻觉,在幻觉当中就不会感觉到痛苦了。这大概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为什么被人发现时面带微笑的原因吧,起码在死亡前的那一个阶段她是感到满足和幸福的。
如果说冻死之前人会出现“炎热”的幻觉,那么热死之前是否会出现 “寒冷”的幻觉 呢?答案是并 不会 ,热死之前人的意识虽然也会有不清醒的情况,但是却不会出现幻觉,并且相对于冻死时肢体的僵硬使得人少了许多身体上的“痛感”,热死时这些“痛感”会异常的清晰。
相关实验指出,当水温处在 0 时人能够忍受约 15分钟 的时间, 25 时能够忍受 24小时 左右。从这一数据就能看出,人体对于高温的耐受性要更强一些,毕竟如果将我们放置在零下25 的气温之下,可能没有几分钟,我们就已经被冻死了。
“冻死的人”经常出现在各种雪山之上,“热死的人”则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潮湿环境之下热死的人,比如之前的全球持续高温就使一些国家的人被热死。这种情况下,人体对于高温的耐受性就没有这么高了,实验结果显示 如果人处于高于45 的潮湿环境 中,那么不到1个小时, 这个人就会中暑昏迷 。
第二种则是在干燥环境之下热死的人,比如说徒步前往沙漠当中旅行的人。在这种条件下,温度的限制就比45 高的多,测试结果表明极度干燥的高温环境下,人能坚持的更久。比如即使沙漠的温度在50 左右,人体依然能够坚持2个小时左右。如果将温度升至100 ,那就只能坚持不到1分钟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因为人体的散热机制 ,我们的身体 在感到炎热时都会通过排汗来调节温度 ,这些汗会带走身体当中的一部分热量,从而使各项机能得以正常运转 。但是,虽然我们的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分,却也是经不住“高温”的持续压榨的。
所以,当温度超过一定限制之后,出汗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的体温了,那时人体的血液就会流动得愈加缓慢,使得心脏、大脑等器官 供血不足 。 这个过程当中人会感到非常的痛苦,甚至皮肤都会出现皲裂的情况。
而如果环境既潮湿又炎热,那么就会加速人的死亡。因为从相关研究结果来看,人体的耐高温程度与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外界的湿度也许会 阻碍我们的身体排汗 ,从而使得 体温升高的速度变快 。
上文当中,我们对热死和冻死的过程进行了相关的论述。相信哪一种死法相对好受一点,大家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如果按照冻死和热死的人,死前会感受到的痛苦程度来说,那么 显然热死是更加痛苦的 ,毕竟冻死之前能感受到疼痛的时间也就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
待到身体僵硬之后,人就无法感受到“冻伤”所带来的影响 了 ,即使肢体发生了断裂,可能都没有知觉。随之迎来的死前“幻觉”又会让我们觉得身处于温暖的环境中,可能在那一幻觉里被冻死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得救了。在这样的欣喜当中死亡,想必不会非常的痛苦,相对要更加好受一些。
有一位经过抢救清醒过来的人是这样描述自己冻死前经历的幻觉的:
事后,据发现他的人介绍,并没有在周围看到他所说的火团,而是在其身侧发现了一堆“石头”。可以看出,幻觉使得人对周围的环境 失去了判断能 力,如果最终能在“温暖的梦乡”当中去世确实会好受一些。
热死的人就显得没有这么安详了,毕竟我们身体的耐热性更强,所以在高温环境之下也会坚持得更久。而这段时间对于死者来说,是异常煎熬的。皮肤嘴唇皲裂的疼痛以及,身体内部的缺水灼烧感, 足以让人感觉身处炼狱当中 。
所以,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冻死比热死会更好受一些 。虽然二者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死者生前的经历和感受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从尸体的外观上来看,热死的人也会更加恐怖一些,但是不管怎么说,最痛苦的实际上是活着的人,他们的死亡给亲人朋友们带来的痛苦,是永远无法被磨灭的。
高温和低温对人类的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是以“死亡”这种极端结果来探讨它们,而是想告诉大家,温度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身体 健康 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来说说低温。低温是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冻疮 就是低温且潮湿的条件下。皮肤血管痉挛导致 组织损伤 。这是局部的伤害,并且常见于体液出现的部位,如小腿、脚部、耳轮等。
另外,战壕足也是一类低温导致的疾病,它指的是当人体的下肢长期暴露在潮湿寒冷的环境当中,那么 局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出现障碍 ,从而导致肢体 迟钝、麻木 。情况严重的话,会使下肢部位出现缺血性坏死的症状。如果人体的核心体温降到35 以下时,我们的肢体就会出现“冻僵”的情况。
此外, 低温对于老年人来说影响更大。因为老年人的 代谢功能 本来就 随着年龄降低了 ,所以在寒冷天气的影响下,代谢缓慢的结果会更快凸显出来。低温不仅会引发心绞痛、心脏病,还会导致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疾病。
高温对于人类的影响同样很严重,像我们熟知的“中暑”已经是最常见的了。高温导致的中暑有时也需要及时就医,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而更严重的则是“热射病”,被粗心大意的家长锁在 汽车 里的孩子大多都是死于 热射病 。
所以,即使知道我们的身体很坚强也很“智能”,知道进行排汗来调节体温,也不可以长时间的暴露在高温的环境下,尤其是温度很高、湿度也大的环境,更容易使人出现热射病 。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