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怎么区别“燥”和“躁”?

梵高1年前 (2023-12-21)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日本女童

一、字形演变不同

1、燥(如图):

2、躁(如图):

二、释义不同

1、燥:干;缺少水分:燥热(干燥炎热)。口干舌燥。

2、躁:性急;不冷静:烦躁。急躁。不骄不躁。性子躁。

三、部首不同

怎么区别“燥”和“躁”?

1、燥:部首为火。

2、躁:部首为足。

我只知道OTAKU~~~~~~~

关于おたく(OTAKU)

说起OTAKU这个字眼使用年头还不是很长。要解释这个词,就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ACG,即: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

OTAKU这个字是日文里用作第二人称的单字,相当于“您”、“阁下”或是“府上”的意思,写成日语汉字就是“御宅”。但后来真正在日本ACG迷之间广泛使用的起源,则可能是1982年左右出身庆应大学的一群业界人之间。而他们在动画公司STUDIO NUE就职后,更成为一般同好的崇拜对象。因此OTAKU也成了同好间爱用的称呼。甚至在当红动画《超时空要塞》第4话中,女主角林明美对男主角一条辉以“OTAKU”来称呼。到了现代因动漫画、电玩、模型风行,狂热者之间以此互称,外人就叫这些家伙们为“御宅族”。

在80年代日本动画黄金时期,OTAKU可说是创造出这片辉煌时代的背后推动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有日本“OTAKU之王”(OTAKING)之称的冈田斗司夫和他所创立的GAINAX,而GAINAX本身也于1991年分别推出过两集半自传性的OVA《おたくのビデオ》,将当时日本ACG迷生态作了相当写实而且直接的描述。

而对于OTAKU的定义开始狭隘化的的起因是日本著名的“宫崎勤事件”。1988年8月至12月之间,在日本崎玉县陆续发生了三起4—7岁女童失踪案,并发现其中一名被害人的尸体。翌年2月,一名署名“今田勇子”的嫌犯将骸骨寄到死者家中并附上作案声明。6月东京一名5岁女童失踪,后来发现时已被分尸。凶手的行凶手段真的只能用“灭绝人性”来形容,并引起日本警政当局的重视。后来经过布线追查之后,于7月逮捕了当时23岁的凶嫌宫崎勤。警方在他的住处收集证据时,意外地搜到许多动漫画相关资料,以及大量描写性变态与性虐待的漫画、同人志及A片,与他诱拐女童拍下的变态录影带。而他也坦承杀害4名女童并将其分尸……后来经精神鉴定,证实宫崎勤有分裂性多重人格的倾向。本案在当时曾经喧腾一时,所有的媒体几乎都借着这个事件大作文章。1997年,东京地院宣判宫崎勤死刑。

这件事情对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OTAKU”这个字眼开始曝光化与禁忌化,本来OTAKU是ACG迷们的共同称呼,但是自此事件后,这个字眼变成带有高度负面意味的词汇。如今一般日本人观念中的OTAKU,是把“生活里除了ACG还是ACG”的过度狂热爱好者跟“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爱好极端偏执,而且老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人接触”画上等号的。甚至连“OTAKU之王”冈田斗司夫在接受NHK采访时都被电视台“警告”不能说出“OTAKU”这个字眼。由于一般动漫画爱好者以及从事同人志活动的人虽然为数不少,但不一定都是OTAKU,却因“宫崎勤事件”受到波及而被传媒贴上标签,使得形象败坏到谷底。这虽然是以偏概全的结论,不过也由此可以知道媒体的破坏力,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也不过分。之后日本的“游人事件”、“有害图书追讨运动”也算是宫崎勤事件的余波,使得日本的漫画家们也纷纷发出了不平之鸣。

或许有人会问了:OTAKU与一般ACG爱好者(FAN)或者狂热分子(MANIAC)有什么区别吗?依照日本“OTAKU之王”(OTAKING)冈田斗司夫的说法是:OTAKU与FAN或MANIAC所不同的地方,并不只是因为“喜欢”而漫无目的地收集这部作品或相关领域的资讯。而是将所的到的资讯经过整理消化,将它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并具有分析能力。也就是说OTAKU并不是“学习”,而是要转换吸收化为己有,跟一般定义中阴沉偏执的印象大相径庭。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