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董卓
能在乱世当中占有一席之地者,决非庸才,曹操,董卓都是这样的人,二人都相当有能力.只不过曹操更为突出,心系天下,知人善用,智谋深远,最终成就大业.而董卓,不能象曹操那样心胸宽广,以至于中了王允的计,被自己义子吕布杀死.
董卓的武艺是什么水准,曹操的武艺比董卓谁强些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曹操就是靠挟天子以令诸侯,才逐步统一北方。不过,在曹操之前,还有一个人也做了同样的事,他就是董卓。
但是结果却截然相反,董卓失败了,被吕布所杀;而曹操却成功了,最终他的儿子曹丕代汉自立,建立了魏国。为什么他们的结国是不一样呢?
董卓
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定会引起别的诸侯的反感。董卓换了皇帝,这就已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由此引发了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攻打他,虽然他没有失败,但是他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而且也没想着扩大自己的根据地,一心想要当皇帝。
汉献帝
他只是一个西北军阀,他是受何进邀请进京勤王的。可是,他进京以后,非但没有勤王,还把汉少帝给废了,另立刘协为帝。然后再自封为相国,过着奢靡的生活,非但没有给百姓造福,做百姓想做的事(例如:匡扶汉室之类的,因为汉朝在暴秦以后,中史上第一个盛世又是在汉朝出现的,尔后的昭宣之治,光武中兴等等等等一直给人民一个很好的印象)还变本加厉,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吕布
而曹操,首先曹操对汉献帝比较好,并没有表现出要篡位的表现来,再加上他的能臣比较多,像郭嘉、荀彧等,不会出现内部冲突,可以比较轻松地排斥异己,这点董卓做不到。另外就是扩张性,董卓的地盘越来越小,最后就剩下洛阳周围,而曹操有军事实力顶着,地盘越来越大,在打败了袁绍后,已经没人阻止他了。
虽然,同样是挟持皇帝,但是他在军事上一直采取乐观积极的态度,主动推进汉室一统,还做了很多像屯田这样有利于经济恢复的事。
曹操
这是曹操前期非常正面的思想,他是一心想匡扶汉室,挟持皇帝也是想借其名号更好的控制住当时的乱世,因为虽然大家都想取代汉朝而自立,但是也知道汉朝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明白到谁先带头造反谁就会受到天下人的围攻。
所以曹操挟持皇帝也是一招好棋,皇帝就是他的一张王牌,也是他全心全意做一件事的保证,保证了诸侯不会反他,因为反他,就是反皇帝。而曹操之所以终生不称帝唯独在意的也就是刘备,他知道他一旦称帝,刘备也就会以汉朝后裔的名义跟风称帝重立汉朝。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董卓作为群雄中的一员,历经坎坷,曾多次率军讨伐汉阳羌人,取得大小胜仗几十次。后来,他又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董卓力大无穷,武艺精通,但要与吕布、关羽、张飞等人比,尚有很大差距。董卓若与刘备、孙权、刘表、袁术、袁绍等军阀头子单挑的话,他会占有上风,甚至一举杀死对手。
董卓当过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后又受大将军何进征召,率军讨伐?十常侍?,由此可见,董卓是帅才而非将才。我们通常把他视作发动战争的幕后指挥者。
在正史上,鲜有曹操直接上战场与敌将直接厮杀的记述。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有几次亲临战场的记述,但曹军多遭遇惨败,以至于曹操被魏延射落门牙、被马超追得如丧家之犬的经历。由此可见,曹操武艺稀松平常,与久经沙场的董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曹操的人生经历和董卓有相似的地方:二人年轻时都行侠仗义,爱好结交朋友,并且都野心勃勃;曹操和董卓都有基层工作经历,他们以此积累了不少从政经验,为日后立足东汉末年的政坛打下了基础;董卓和曹操都善于笼络人心,为自己所用。
但二人又有很大的不同:董卓与曹操相比,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上,很明显董卓急于求成,其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好高骛远,嗜杀成性,结果是犯了众怒,落个惨遭横死的下场。曹操后来也上演了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明显讲究策略,一步步架空汉献帝,后来他为了怕朝臣不服,就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扮演铺路人的角色,为儿子曹丕顺利继承帝王积累政治资本。由此可见,曹操与董卓相比,他的政治眼光要高出不少。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