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液的消毒,抗菌,抑菌和灭菌,到底有什么实际区别?
它们实际区别就在于能否杀死细菌。
洗手液包装上经常有消毒,抗菌,抑菌灭菌等这些标注。大致可分为能杀死细菌和不能杀死细菌,但能阻止细菌的繁殖滋生。
能杀死细菌的叫做灭菌和消毒,不能杀死细菌,但能阻止细菌的繁殖滋生的叫做抗菌和抑菌。需要注意的是,在消毒学消毒级别上没有杀菌,这一级别国家标准也没有杀菌和消毒这一专业术语之说。这些都是通过大众去口语化表达出来的。
我国消毒抑菌类产品,一律归属卫健委管理,无论民用和医用,都必须符合卫健委相关法规要求。主要是《消毒技术规范》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没有经过卫健委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检测,达到上述规范要求的产品,不能宣传自己的消毒抑菌功能。
第一:消毒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消毒的要求是杀灭对数≥5(相当于杀菌率大于99.999%)才能评价消毒合格。
第二:灭菌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灭菌是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灭菌的要求是杀菌率需≥99.9999%。
第三:抗菌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广义的抗菌,不仅指抗细菌,还包括防霉、抗病毒、抗藻、防腐、防螨等。抗菌的要求是杀菌率≥90%即可评价有抗菌效果,杀菌率≥99%,判为较强抗菌作用。
第四:抑菌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抑菌的要求是抑菌率≥50%~90%,具有抑菌作用;抑菌率≥90%,有较强抑菌作用。
我们国家对消毒产品的消毒标准要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还要标准和严格。
需要注意的是,洗手液只能清洁双手,但不能代替洗手的作用。当有有机污垢或特别脏的手时,酒精的效果不如洗手。
另外,酒精浓度不够的免洗洗手液不能起到杀菌作用;使用不当,达不到抑菌杀菌的效果;如果长期使用,很容易破坏手部皮肤屏障,而酒精的挥发使皮肤越来越干燥,导致干裂,瘙痒和湿疹。
事实上,最有效的洗手方法是用肥皂、洗手液和其他去污产品通过水流将病毒洗掉。如果周围没有水或不方便洗手,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洗手液。如果有水,建议洗手。
平日里觉得人间不值得的年轻人如今也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不给国家添乱,一人之力带动全家开展防疫宣传工作,就连网络问候语都成了——今天,你洗手了吗?
01 洗手液的选择重要吗?
相信大家都有被按头学习过“七步洗手法”,还没学过的看看下图。
有人问了,那用什么洗手液有讲究吗?
现在市面上的洗手液分为免洗型和冲洗型,一般建议使用冲型、更好。而冲洗型又分为抑菌型和不抑菌型,事实上,两者作用差别不大,且洗手液在手中停留时间较短,不一定能达到有效作用。而且大众常用的抑菌型洗手液主要针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常见菌群,不一定对此次病毒有效。所以,买洗手液的时候无需纠结,超市里还剩啥就买啥,over。相对于洗手液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洗手方式是否正确。最好的方式是用肥皂(碱性环境更强)配合流动清水冲洗干净,这也是前文建议使用冲洗型洗手液的原因,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洗手后可以用浓度75%及以上的酒精擦拭皮肤。推荐方案:流动水+冲洗型洗手液/肥皂(+酒精擦拭)>免洗型洗手液(+酒精擦拭),流动水、洗手液都没有的情况下,也可直接用酒精擦拭。
从作用看
免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速干手消毒剂适用于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从原料看
原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或医用级或食品级或其他相应标准的质量要求。
生产用水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要求。
从成分看
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酒精成分和护肤成分,免洗手消毒剂没有对护肤成分、消毒成分进行规定,可以是其他消毒剂比如氯已定、过氧化氢等。
毒理学指标要求
均要求无毒或低毒,无刺激性或低刺激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