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中的写作技巧
我写作多受古文影响,喜欢简易,有可删的字一定去除。但是古人风采,绝不仅是文字凝练这样简单。从教十一年,教给学生的多是文言知识的考点,对于古人的写作手法讲解不多。抽取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中第一段,讲述一下他的写作技法。
一:文章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段落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三:写作技法
(一):结构严谨。
这个段落,结构极为严谨。韩愈先提出文章的观点:学者必有师;然后说明老师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最后写出选择老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韩愈层层推进的写法,非常值得学习。
1:提观点:古代学者跟老师学习。
2:做解释:为什么要跟老师学习?
3:明标准:选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写作技巧一个成功的思维导图,可以解析作者的写作思路。我们写文章时,如果希望达到结构严谨的效果,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来分析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
(二):对比充分。
韩愈的文章中,经常可见对比的写作方法。
对比可以使作品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更深刻。古今中外的很多名言警句,都是使用对比的方法。我们来看几个句子,体会一下效果。
(三):咬字手法。
顶针的写法,在民间称为“咬字”,用上一句的结尾字,作下一句的开头,首尾相联。本文这样的句式很多:
这种句式,能加强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造成一种一气贯注、无懈可击的效果。我们的很多作家也喜欢使用这样的手法。
四:文章总结
文化是有继承性的,理解了前人的写法,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写作。王勃继承了庾信的《射马赋》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苏轼借用了李白的《把酒向月》,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名扬天下。古文学习,打好基本功有助于我们考出好成绩;理解文章作法,有助于我们写出好文章。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