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请问常规体检中的生化部分主要是检查什么的他又包括哪些?

一语惊醒梦中人11个月前 (05-12)阅读数 7#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他又

血液是一种具有粘滞性的循环于心血管系统中的流动组织。它与淋巴液、组织间液一起组成细胞外液,是体液的重要部分。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婴幼儿比成人血容量大。若一次失血少于总量的10%,对身体影响不大,若大干总量的20%以上,则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当失血超过总量的30%时将危及生命。

血液在沟通内外环境及机体各部分之间、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及多种物质的运输、免疫、凝血和抗凝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血液取材方便,通过血中某些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可反映体内的代谢或功能状况,因此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及其化学成分和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全血)(blood)是由液态的血浆与混悬在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组成. 正常人血液的pH为7. 35-7. 45,比重为1.050-1.060,比重的大小取决于所含有形成分和血浆蛋白质的量,血液的粘度为水的4—5倍,37℃时的渗透压为6.8个大气压。离体血液加适当的抗凝剂后离心使有形成分沉降,所得的浅**上清液为血浆(plasma),约占全血体积的55%-60%.如离体血液不加抗凝剂任其凝固成血凝块后所析出的淡**透明的液体即为血清(serum)。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经常要采取全血、血浆、血清三种血液标本,它们的主要区别及制备方法是:

全血=血浆+有形成分(制备时需加抗凝剂)

血浆=全血—有形成分(制备时需加抗凝剂,全血样品离心后吸取上层清液)

血清=全血—有形成分—纤维蛋白原

=血浆—纤维蛋白原(制备时无需加抗凝剂)

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参与血液凝固的成分在量和质上的区别。

二、血液的化学成分

正常人血液化学成分可简要概括为下列三类:

水: 正常人全血含水约81%一86%,血浆中含水达93%--95%。

请问常规体检中的生化部分主要是检查什么的他又包括哪些?

(二)气体:氧、二氧化碳、氮等。

(三)可溶性固体: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盐两大类。其中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及酶与蛋白类激素)、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糖及其他有机物和维生素、脂类(包括类固醇激素)。无机物主要为各种离子如Na+,K+,CL- -等。

三、血液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物质,主要是尿素(urea)、尿酸(uric acid)、肌酸(creatine)、肌酐(creatinine)、氨基酸、氨、肽、胆红素(bilirubin)等,这些物质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中所含的氮量则称为非蛋白氮(non-protein-nitrogen,NPN),正常成人血中NPN含量为143--250mmol/L这些化合物中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和核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可经血液运输到肾随尿排出体外。当肾功能障碍影响排泄时会导致其在血中浓度升高,这也是血中NPN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此外,当肾血流量下降,体内蛋白质摄入过多,消化道出血或蛋白质分解加强等也会使血中NPN升高,临床上将血中NPN升高称之为氮质血症。

尿素是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正常人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含量占血中NPN总量的l/2-1/3,故临床上测定血中BUN与测定NPN的意义基本相同

尿酸是体内嘌呤化合物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当机体肾排泄功能障碍或嘌呤化合物分解代谢过多如痛风、白血病、中毒性肝炎等疾病均可使血中尿酸升高。

肌酸是肝细胞利用精氨酸、甘氨酸和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原料而合成的(图18-1),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脑组织中,正常人血中含量为228.8—533.8μmol/L,肌酸和ATP反应生成磷酸肌酸是体内ATP的储存形式。肌酐是由肌酸脱水或由磷酸肌酸脱磷酸脱水而生成且反应不可逆。因此它是肌酸代谢的终产物,正常人血中肌酐的含量为88 4~176.8μmol/L,肌酐全部由肾排泄,且食物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影响血中肌酐的含量,故临床检测血肌酐含量较尿素更能正确地了解肾功能。

正常血氨浓度为5.9—35.2umol/L,氨在肝中合成尿素,当肝功能障碍时,血氨升高,血中尿素含量则下降。

第二节血浆蛋白质

血浆蛋白质的含量及分类

血浆中除水分外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就是血浆蛋白质,正常人含量为60~80g/L,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按不同的分离方法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组分,如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a1bumin)、球蛋白(globulin)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正常人白蛋白(A)含量为35—55g/L,球蛋白(G)为10一30g/L,白蛋白与球蛋自的比值(A/Gratio)为1.5—2.5。用电泳法则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的组分,如用简便快速的醋酸纤维薄膜可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用分辨率更高的聚丙烯酰胺疑胶电泳或免疫电泳则可分成更多组分,目前已分离出百余种血浆蛋白质。

按不同的来源则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血浆功能性蛋白质.是由各种组织细胞合成后分泌入血浆,并在血浆中发挥其生理功能。如抗体、补体、凝血酶原、生长调节因子、转运蛋白等。这类蛋白质的量和质的变化反映了机体代谢方面的变化;另一类则是在细胞更新或遭到破坏时溢入血浆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淀粉酶、转氨酶等.这些蛋白质在血浆中的出现或含量的升高往往反映了有关组织的更新、破坏或细胞通透性改变。

血浆功能性蛋白质多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除γ球蛋白是由浆细胞合成,少数是由内皮细胞合成,大多数血浆蛋白质是由肝细胞合成的。

2.一般是由粗面内质网结合的核糖体合成的,先以蛋白质前体出现,经翻译后的修饰加工如信号肽的切除、糖基化、磷酸化等而转变为成熟蛋白。血浆蛋白质自肝脏合成后分泌入血浆的时间为30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3.几乎都是糖蛋白,含有N或O连接的寡糖链,根据其含糖量的多少可分为糖蛋白(glycoprotein)和蛋白多糖(proteoglycan)。糖蛋白中糖的含量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