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工场生产和工厂生产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最好书上有)
手工工场生产和工厂生产的最大不同点是:(1)生产工具(2)对于工人的技术要求(3)产品均一度(3)生产能力(5)单位时间内产量(生产效率)。详细说明如下:
1-手工工场:将一定数目的手工作坊组织起来,以相对统一的生产标准,进行较大规模的产品生产。虽然手工作坊属于封建生产关系中的组织形式,作坊主占有生产资料(厂房与原材料),以本人及少量帮工/学徒为生产者的独立小规模生产单位,但是手工工厂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与手工作坊有本质区别。然而,手工工厂仍然无法摆脱作坊式生产中对于熟练技术工人的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熟练工人的数量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与生产能力。当然,复杂手工产品(如刺绣)的技术含量远远高于机械化产品,而机械也无法模拟这类产品(编程太难),这是手工工场的优势所在。
2-机械化工厂:使用机械化劳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工厂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将白板新人稍加培训就可以上岗,大幅度降低了对于工人的技术要求,基本摆脱了对于熟练技术工的依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说,工厂的生产能力基本取决于工人数量与机器数量。而且,机器的持久生产能力大大强于工人,所以在大规模生产任务中,工厂可以连续生产,相对于必须根据工人作息而生产的手工工场有着碾压性的优势。另外,机械化生产的产品均一度很高,误差率小,对于技术要求不高的生产任务而言,又是一项优势。
综上所述,手工工场和机械化工厂,在生产方面的最大不同点,其实都来源于人力与机器生产的不同。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需,均质高产的机械化工厂必然取代手工工场原有的统治地位,然而,在复杂手工产品和高端消费品的区域,手工工场却是无可取代的龙头。
对于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分,我们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去分析,最根本的是考察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手工作坊: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手工作坊主拥有私人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一般不雇用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指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工场主指挥下的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其规模、分工与技术均比手工作坊进步,更主要的是其生产组织形式与手工作坊有本质区别,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工厂:泛指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企业。18~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机器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手工作坊到手工工场,再到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折射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沧桑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历史必然。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