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系课程
①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你好,清华大学的课程一般是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必修课里我知道是有美术基础课的专,其属他的选修课你都可以选的
建筑设计课是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规划/住区/景观/保护/建造设计等十个设计专题,贯穿本科一至四年级,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覆盖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景观规划与设计五个二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很强的连续性.
你可以查查这个网站//121.101.214.42/qinghua/WebControl/intro1 应该是比较全的
祝你好运
② 清华大学建筑系有什么专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清华大学设置的19个学院之一,其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后于1988年成立学院。截至2012年底,建筑学院下设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建筑技术科学系。此外,跨院系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也依托建设于建筑学院。
招生专业
建筑学院设置两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本科每年招收3个班,约90人,学制5年,授建筑学学士学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每年招收1个班,约30人,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建筑学院与全校一样,同时实行6年本硕统筹学制,一部分学生通过6年连续学习,可取得硕士学位。
重点学科
1988年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两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1年这2个学科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同时,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被评为该学科第一个全国重点学科。
2003年全国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进行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评估第一名。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三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学院也是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
③ 清华大学建筑系课程有哪些
建筑系课程设置:
建筑设备工程、城市元素、环境空间、风景园林设计、美国当代环境艺术、室内设计经典集、室内设计原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作品集、居民区规划图集、居民区规划设计资料集、场地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计资料集、现行建筑设计规划大全、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设计与分析、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的涵义、建筑空间组合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初步、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建筑力学、建筑师结构学、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基本原理、装饰结构、建筑结构选型等。
建筑学院设置两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清华大学设置的19个学院之一,其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后于1988年成立学院。截至2012年底,建筑学院下设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建筑技术科学系。此外,跨院系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也依托建设于建筑学院。
④ 清华大学本科建筑学专业课程及其相应教材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要求学生知识面广泛,并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
建筑学专业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为主干课程,同时开设必修基础课(数学、外语、计算机语言等)、专业基础课(建筑初步、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素描、水彩等)、工程技术(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物理等)、人文历史(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等)和社会科学(哲学、建筑经济等)5个方面的40余门课程。此外建筑学院还开设了40多门各类选修课。为了加强实践训练和深入社会进行学习,教学计划安排了大量实践实习课程环节,包括:古建筑测绘、工地实习、专业调研、素描、水彩、快速表现、快速设计、水彩渲染、CAAD、建筑构造和建筑师业务实践等
⑤ 报考北大和清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此专业高考科目分别是哪些
政治、外语这两门是必考,均为全国命题,任何学校都不例外,另外两门为专业课,为各校自己命题。
老八所院校的考研专业课基本上都是:设计快题+一门理论(建筑史、建筑设计理论等)。只有考建筑技术方向的比较特别不用考快题,换成了数一或者是考力学方面的,具体情况各校可能有所区别。
?
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的最新课程表,和书单。谢谢了。
大一,建筑设计,建筑美术,建筑设计基础,建筑美术基础,外古建,中古建,画法几何,阴影透视,空间形体表达基础,人居环境概论.
⑦ 求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课程表,详细的
游泳成清华必修课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大学的这些课程。
全校必修课是指全校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外语课程、体育和军事理论课程、计算机课程,有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大学,还有数学课和法律课。这些课程一般全校统一要求并进行统一考核,至多在文科和理科生之间有些许的差别。
专业必修课是指各院系规定本院系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这些课程为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学生治学和就业的适应能力。
专业限选课又叫指定性选修课,它介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任选课之间,指学校或各院系对学生修习的课程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一般是在某几门课程或某一领域中要求学生至少选择其中的几门课程进行修习。
专业任选课和全校公共任选课是自由选修,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或对某些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而开设的。
跨院系选修课,从字面上讲,就是学生选择非本专业的课程进行修读。在的大学一般都要求文科生选修一定学分的自然科学课程,要求理科生选修一定学分的文科课程,无论文理学生都要选修一定学分的艺术类课程。在很多高校,这种课程叫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而设置的课程,既注重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又兼顾他们的全面发展。这种课程一般是面向全校学生,采用任选或限制性的选修方式。这种课程的开设,除了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和完整外,还给了学生寻找兴趣以及与多学科学生交流的机会。选择这样的课,课程不同,也就意味着你将拥有不同的同学。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建议大家在这类课程方面下点功夫,它给你带来的收益你可能都无法想像。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覆盖面极广,涉及数学与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思想政治类、计算机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卫生类、基本技能类等,还有跨学科课程。这些类别的课程在不同学校的分布和所占的比重不一样。如清华大学语言类的课程占了1/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占了一半以上。下面给大家几个案例,来点感性认识。
实例
北京大学的素质教育通选课程分为5个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哲学与心理学;D.历史学;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毕业时必须修满16学分。具体的要求是: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学分,在E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其中必须有一门是艺术类课程)。获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学位的本科生,在A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
清华大学:全校选修课分为文化素质、外语、体育3类。文化素质课程分为十大课组:历史与文化;文学;艺术欣赏与实践;哲学与社会思潮;写作;当代中国与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与法律;科学与技术;国防教育与学生工作。原则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在以上10个课组中至少选修6个以上课组的若干门课程,必须修满13学分。经济管理、文学艺术、法学类专业本科生文化素质课程具体选修要求见本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为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任意选修课提高到20学分。学生的任意选修课学分可以在全校选修课、素质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菜单中自行选修。素质课分为自然科学课组、人文素质课组和艺术教育课组,学生需选择8学分的素质课。
北京师范大学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教育心理类、艺术体育类课程。要求学生在任意选修课中选修16学分,其中文科学生必须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4学分,理科学生必须选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4学分,文理科学生必须选修艺术类课程2学分。
每个层次又有若干选择,通选课、全校任选课,甚至一些院系的必修课都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一些全校必修课,如政治课、体育课、文科计算机课程等,在保证必修课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开设了多个课堂,不再规定具体的修习时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内容和教师。清华大学提倡在各类课程组中规定必修学分,而不是必修课程,即在规定的必修学分中指定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中国农业大学从2003级新生开始,逐步将必修课也引入选修,把选课机制引入整个教学过程。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因学校性质和办学方向不同而有所不同。综合性大学的选修课占的比重要高于其他类型的高校,能达到40%,一般学校在25%~30%之间。如果你有幸在有很多课程可选择的学校里求学,那真是一大幸事,当然如前面报道里所指出的,你的烦恼也会增添不少。何去何从,由你自己决定了。
另外,还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课程类型:校际选修课。为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拓展联合办学的新领域,我国一些地理位置临近的高校还开设了校际选修课。各校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校际间互相承认学分,学生也可共用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如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地区的16所高校联合组成教学共同体,各高校尽量将最受本校学生欢迎的课程拿出来。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了“营养与疾病”、“美容医学基础”等课程,北京体育大学开设了“时尚街舞”等,北京**学院开设了“影片赏析”等。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6所高校也分别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向大学生开放选修课,其中,暨南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医学伦理学、生命科学等专业为主;华南师范大学以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为主;华南理工大学以工科、建筑类为主;华南农业大学则开放一些农业类课程。这些课程信息你可以从网上查询到,也可以去学校询问。但要记住,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选,只有你所在的学校是这些共同体中的一员,你才可以享受互相选课的权利。如果你有机会,又有精力,可千万别错过,因为你不仅可以享受别的学校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充分感受其他学校的学风、校风和教风。
别看选课制的含义很简单,实际上花样很多,各大学的选课模式也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课程选课模式也不一样,相应地给学生的选择权利也有差异。有的学校采取网上选课,有的学校采取网上选课与面对面选课相结合,有的学校学生几乎不用选课。
不会游泳,即便考上了清华,也可能拿不到毕业证。清华大学2017年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出消息,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新生入学后将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获得毕业证。?
具体如下:在国内不少高校开设了爬树课、种田课、恋爱课、减肥课等奇葩选修课的现实语境下,清华大学更进一步,将游泳课列为必修课并与毕业证挂钩,此举很容易成为浮躁跟风、标新立异的证据,从而招来一些网友的戏虐和批评。
不能否认,对于那些确实不爱运动,更不爱游泳的学生来说,被强逼着做不喜欢的事情,这绝对不是个好消息。毕竟,如果费尽了心力,好不容易考上了清华大学,却因为一门游泳课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这比中国足球遭遇“黑色三分钟”更让人唏嘘和痛心。据报道,著名作家梁实秋、中科院资深院士柯召等清华知名校友就曾差点栽在了游泳课上。
不过,清华大学并没有刻意刁难学生的意思。一来,按照清华大学的解释,“游泳是必备的生存技能,从长远来看对学生有利。而且游泳的锻炼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的损伤比较小”。二来,测试难度也不算大,“用蛙泳、蝶泳、自由泳、仰泳四种标准泳姿中的任意一种游完50米就算通过”,而且统计数据表明,即便测试不过者,经过一学期的学习,90%都能过,“对于少部分未能通过的学生,任课老师也会提供免费课外辅导”。针对部分患有慢性病、皮肤病甚至是恐水症或者肢体不适的学生,提供证明材料更可网开一面。再者,游泳课还是90多年前的老校规,彼时,如果不会游泳,则不能毕业、不能留洋,只是后来由于学校规模扩大、场馆有限等因素而中止,如今高度重视游泳课,也算是传承历史。
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几乎都遭遇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成为不被重视的副课。这直接导致了青少年体质近年持续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已成为国家及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华大学如此重视游泳课,意在强化大学生体育锻炼,此处应该有掌声。
某种意义上,清华大学的游泳必修课可以视为是给“旱鸭子”们开小灶,也可以理解成“这里不欢迎‘旱鸭子’”。事实上,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不少知名高校已将游泳列为必修内容,不知这会对中学产生怎样的影响——是继续往高校输送“旱鸭子”,还是将“这里的学生没有一个是‘旱鸭子’”作为全新培养目标?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