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追星的原因是什么?
在当今社会追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追星族”这个名词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青少年,他们似乎是“追星”的易感人群,在因某个明星而尖叫的人群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往往是那些稚气未脱的学生们的脸。这种现象实在是不能不使人担忧——当然全盘否定未免过于偏激,但追星的害处也同样是有目共睹的。
追星族为了“捕捉”星“踪”,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在我们的身边并不鲜见。
一个初二的孩子是周杰伦的追星族,着迷的程度让人不得不感叹其精神上的一种执着。他平时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停地搜集一切与周杰伦有关的信息和,仅买明星就让近十家书店老板认识了他。
这种做法实在是让人感到一种忧心。应该说,追星和崇拜偶像在生活中其实也不能算不正常,有些老年人还有偶像。但一切事物都要有个度,人总要回到现实中来,正常的生活还是要过下去的。
当今“追星族”中的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年龄阶段,对社会上的一些事缺乏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所以不可盲目追星。
分析原因,青少年为什么这么容易崇拜明星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看那些明星,或温柔清秀,或英俊潇洒,衣着新潮,风度高雅,他们以悦耳动人的歌声、高超卓越的演技唤醒青少年的审美心理,打动了少男少女本就易受感动的心灵。
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对未来充满梦幻和憧憬。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感情丰富,往往需要寻找一个寄托之处去宣泄和张扬。这个时期有人称之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期”,也有人称之为“第二次危机”,在性激素的作用下,性开始成熟,神经系统也日趋完善,心理上更有一系列的变化,开始出现青春的骚动与迷恋,注意异性与倾慕强者。而此时,社会道德不允许他们过早恋爱,因此,他们常把某些歌星、影星、体星等当作“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潜意识中的“追星”表达其爱情的彩梦。因此,“追星族”的出现,有其社会条件的影响,也有青少年本身心理与生理发育的因素。
19岁的青年李光心里有一个梦,那就是亲眼见上著名影星“小燕子”赵薇一面。她听说赵薇要去哈尔滨参加一个音乐会,他扒火车来到哈尔滨。听说赵薇在北京拍戏,他又在冬天来到北京。后来他又从北京到合肥,再从合肥锲而不舍地寻到芜湖。她一路走一路流浪,饥一顿饱一顿,为筹措见赵薇的路费,甚至卖血换钱。他还找过医院,想卖掉一个肾,用钱买10001朵玫瑰亲手献给自己的偶像,被医院拒绝了。他从裤兜里摸出两张叠得整整齐齐、印有赵薇头像的剪报,这时,他的目光才闪现出一丝光彩。
心理学家分析: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很多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巨大改变,青少年对紧张的学习和单调枯燥的校园文化产生了一种腻烦。但他们毕竟是青春的花季,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感觉敏锐。他们需要交流。但三点一线的学校生活,除了上课、吃饭、睡觉,还是这些,学校并没有提供给他们“表演”宣泄的活动阵地和场所。他们压抑着自己的情感。
来自学校本身的压力,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他们觉得活得好累,内心充满这孤独感,而音乐和歌声最能抒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明星唱的歌,其旋律或缠绵,或激越,节奏或舒缓,或强烈,唱人生,唱人情、唱友谊、唱苦恼,也唱孤独和寂寞。由此,中学生内心强烈的宣泄欲望、压抑已久的情感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于是在明星的歌中找到了对应,明星的歌唱出了他们心中的热爱、喜悦、活力、困惑孤独和忧伤。年轻、丰富、敏感的心被强烈激荡。这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他们对明星的崇拜。
由此,引发了很多青少年学生的追星现象,甚至崇拜到了忘我的境界。
追星是不是一种心理疾病?
你身边肯定也会有几个追星的朋友,现在的流量明星,小众明星实在是太多太多。在我们国家明星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一种很奇特的吸引力。对于不混饭圈的人来说,一提起饭圈,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都是各种撕X、控评,路人一旦发表了对其爱豆稍有微词的言论,就会立刻被一群粉丝涌上来“围攻”,类似这种令人厌恶的行为?所谓“饭圈恶臭”的印象,大概也是这么来的。
追星一族的年龄分布也比较宽泛,上到老年人,下到小学生。但是有的人在追星这条路上确实付出了大量金钱和时间。粉丝给爱豆买专辑,愿意买上几十张,几百张,甚至是几千张。而这些最低几十元,最高达至几百元几千元的专辑,累积买下来,其实根本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对于粉丝来说。花再多钱也没关系,这早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购买。只要偶像能开心,他们买多少都愿意。在这样的消费观念下,有人抓住了这一市场。他们根据粉丝购买专辑的数量进行排名。排名靠前的粉丝,就能获得和偶像见面的机会。而这样的“奖励”机制,让粉丝更加愿意拼命购买。
追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
大部分人的心态是崇拜,一种喜爱。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一段采访中曾经表示过,我们喜欢的偶像是什么样的,是pale、skinny,就是你看见他(她)就会心疼,有一种冲动,我要来保护你。我要为你花钱,要在网上为你战斗,谁也不许说我偶像的坏话,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在物欲横行的今天,去看看现在的中小学生,在物质上攀比的一抓一大把。中学生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在现在的社会中,小学生至23岁向下的人没偶像不追星,会被别人看不起的。”年纪这么小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是做家长的我们引导错了吗?
还是确实这个社会的主流就是如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向往美好的东西这本身是没什么错,但错的是表现形式不对。我们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及个性。
追星算是一种心理疾病,应该不至于吧?如果要是太过严重,导致影响自己的生活,那应该算是了。其实追星不过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向往,就跟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热爱一样。
女性的性格之于男性的理性,多了一份独特的感性在其中,所以,女性的感情思想,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不能断然的说,男人更加的理想,女人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只是男性与女性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女性较重感性的思维方式,而男性多为理性的思维方式而已。
现在很多明星的FANS里面,也有很多是男生,只是他们的表示方式可能多为购买专辑或者在家里上网观看。其实,表达的方式不同,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对。只要在不影响自身生活及他人生活的前提下,一定的喜爱,其实也是可以成为促使一个人奋斗努力的动力。
呵呵,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答你的问题,并不专业,只是个人的看法罢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