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如何看待曹雪涛任南开大学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曹雪涛不是庞青年。他是中美德英法五国科学院的院士,这个分量相信除了智障谁都会明白他在中外医学界的地位和声望。其次,中美德英法这五大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的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评审委员会,以及科技界金字塔尖的《自然》和《科学》杂志的编辑。也不是只会说very good。
质疑曹雪涛的是美国的Elizabeth Bik女士,是微生物和免疫领域的博士,早年曾在斯坦福当过助理研究员,也就是我们的助教级别,据她自己介绍后来从斯坦福辞职,专门从事在医学领域里面的不当图像复制(Inappropriate Image Duplication)打假工作。
她还专门讲过国家与数据造假之间的关系:中国、印度的论文出问题的比例高,法德日美比较低。这也没办法,数据如此,不过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曹雪涛能够通过对中国科研工作者戴着先天有色眼镜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家评审,挣得外籍院士的地位是多么的不容易,回望整个国内科技界,这样的精英没有几个。
这次事件经过:11月13号,曹雪涛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招待的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报告会,并作为三名大会发言人之一作了发言。11月14号,伊丽莎白女士就在推特上发言,表示发现某中国大牛的论文有问题。她说:“我在看一个中国著名教授,院士,校长的论文,但看看这张…….”,也是在当天,方舟子在他的推特上发言,指出此人是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
这个事件爆发的时间节点和细节很耐人寻味。实际上,作为打假专业户,伊丽莎白·比克博士多年前就已经陆续发现了曹雪涛团队的一些错误(她自己的说法),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翻阅了大量曹雪涛团队的论文,这次她在论文评审网站PubPeer上一口气质疑了四十多篇曹雪涛团队的文章,时间涵盖2003年到2019年,这其中还包括了她并不很熟悉的细分医学领域。相信她作为一个打假单干户,做这些工作一定耗费了她相当多的精力和资金。一个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无私地选择了帮助曹雪涛院士的医学事业,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作为曹雪涛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吗?所以曹雪涛在看到她的文章后立即做出了回应,表示:我已经把这件事列为最高优先级......我将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在推进科学方面做得更好,而且在维护科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也会做得更好。双方在友好的气氛进行了多次良好的互动,不过可惜的是曹雪涛的回复立即被一些网民引证为曹雪涛团队造假的证据,这是后话。有人说,人家就是为了利益,伊丽莎白博士既然提出来,不管对方是谁,你都应该回应。我的疑问是:既然早就发现了问题,为什么不选择公布出来呢?别的不说,曹雪涛作为多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外籍院士,如果能够实锤驳倒本国外籍院士,对这位博士的声望的提高应该是有帮助,亦或者,作为一笔交易,可能她还能够得到什么利益呢,哎,我就是个俗人,总是摆脱不了这些世俗的想法,该打!可是这么多年,这位女士没有向医学界或者曹雪涛团队提出自己的疑问,憋,憋,憋,一直憋了好几年终于憋到了2019年的11月14号,才非常含蓄地不点名指出了这些错误。非常巧合的是,这篇文章无巧不巧地当天居然被我们日理万机操心香港局势的方先生发现了,并且立马凭借自己渊博的社会知识判断出这个要背锅的就是曹雪涛,巧合到了这里已经让人称奇了,更令吃瓜的我称奇的是,我们火眼金睛的人民群众立马发现了方舟子以及伊丽莎白女士的文章,隔天15号在网上就发动了揭发医学界最大的造假者曹雪涛的轰轰烈烈的网络运动。广大网友纷纷在网络上留言表示:曹雪涛刚刚在全国学风和道德宣讲报告会上勉励青年学者们,要做爱国奋斗、诚实守正的科研人,隔天就被打脸,痛哉乎曹,快哉乎吾辈!
我只能感叹:朝阳群众真不是盖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我能痛快全都有。
把这个事件的前后经过看了,我感觉一环扣一环怎么这么紧密,谁能答疑解惑,谢谢!
曾任学校校长, 本来,这个职位很有可能会升到前台,再加上他还年轻,前途无量。 从京畿调来,远离权力中心,基本可以宣告仕途告一段落,但保留了副部长级的待遇。 近年来, 如果陈某因为不适合做官而退学,那他就只能原路返回到R大学任职。 况且人大最近刚好有空缺,但就算上面有空缺,他也没有考虑调回原来的岗位,而是去了985,比人大低了两个档次 ,而在他擅长的经济学领域,南开的丽晶和莹晶还不如人大。 机构这样做,降级和退休具有很强的意义。 这是一个多大的错误?
我看到不少网友还恭喜南开,不知道喜从何来,被贬等于是被边缘化了,这种情况下,混到年龄拿个副部级的待遇退休不出事就算烧高香了,谁还敢有大作为,谁还敢大刀阔斧得改革得罪人,陈的任期内南开的发展注定平平稳稳。至于说陈能给学校带来资源的,他都被贬了,自然是人走茶凉。并不是他这个人有多厉害,而是他当着第一副行长掌握着权力才厉害,仕途看好才有人巴结,现在不是副行长了,而且是被贬的,仕途到头了,有些人只怕想跟他撤清关系都来不及,生怕连累到自己,这样能给学校带来什么资源?G场的人都势力得很,你走上坡路都捧着你,各种资源各种便利,指望你假如爬上去了对自己也有利,但是你走下坡路,不踩你就很仗义了。
还有,这些副部级高校的校长书记,如果没有正部级的职位在上面钓着,做出成绩的动力明显不足。可以看到很多58岁左右去985当校长的,那明显就是什途终点了,就是去高校养老的,你想想,你以后要在这养老的,你还会去触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而得罪人吗?这样的校长大多平平稳稳,有些甚至都专心搞自己的学术了,对学校事务顺其自然,没有多大干劲。当然,也有少数有情怀的例外,如罗俊等。而那些55岁以下就当上上流985校长的,明显冲劲更足,因为好好管理学校做出成绩来,就可以跨越副部到正部这道鸿沟了,那还不得拼命干(文末有具体解释),陈这次被贬谪,明显就是仕途无望了,拿着副部级待遇养老来的,预计未来几年南开很难有大的动作,无过便是福。
是升是贬。普通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就是上层建筑所谓的人事安排。个人觉得,目前并无明朗不好判断,原因:从复旦发家,后去研究室,其重要性关键性不言而喻,对现阶段而言部委主政高校可能是趋势,也可能是锻炼(带着任务);远离核心未必坏事,政界转型学界未必不好,如今情势复杂,大会未定,福祸相倚,退的远,反而看的远。
五年任职。曹校的功绩是所有nku师生看在眼里上届gk,可见一斑,他为南开带来多少科研资源、多少学界关注、多少百年尊严绝非三言两语说尽,更非学术“造假”能抹去这不展开讲,有机会再说。个人在校院两级做过较多学生工作,与各位分享一件小事。在建国70周年时,有幸作为校代表去参加市国庆联欢会大概叫这名,观众都是高校学生,与会的都是市里主要领导。我们在座位上等领导入席南开位置就在主席台正后,每来一位领导我们都麻木鼓掌,许多领导看到就径直走去、面无表情,包括有些校领导看到自己学校学生可能会上领导级别都很高,许多校领导的存在感较低。曹校算是来的较早,不同与其他领导不同,他看到我们就马上认出我们了南开紫,立马停步和我们挥手致敬,虽没听清在说什么,但他那份对学生的亲切感,就像是在一个陌生环境里突然看到自己亲人般温暖。这只是很小的例子,有感兴趣的再补。
未来发展。我是看好南开的未来,也相信我毕业时写在津南大通的“愿我们相逢于中华腾飞之时”终会实现。许多人知南开,是因为伟大的周总理,因为辉煌的西南联大。,不可否认,南开的没落也算公认。至于南开为啥衰败,因素很多很复杂,但个人觉得部分原因是在于地理位置。如果南开在经济强省,相信师资、项目、设施都会跨幅提升。每位南开人都希望南开好,哪怕毕业多年,也会说,我是爱南开的。寄希望于未来,更希望新校长能带领南开走向新台阶。
个人感觉,曹校来了南开之后,南开的招生政策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不同,当年报志愿时候招生的老师、志愿者同学十分热情积极,不断打电话沟通,在我们省对于文科招生给出了保前三志愿的政策,在招生方面,应该是有了进步。曹校是医学方面的出身,医学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各种合作都在建立、南开有了自己的附,属医院、有了各种合作或者独立的医学研究所,曹校在医学方面对南开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
同时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没有落下,想想以前的校长,要么留下某工科的烂摊子、要么使得化学院的发展陷入停滞、要么极端发展某学院,曹校在南开的工作确实可圈可点,各个学科都有所起色,让大家看到了南开的希望。总有些言论在不断押击南开,要么是衰落、要么是垫底,就南开的学科而言,简单举例,优势学科化学要更进 步要战胜清北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更进一步要战胜清北人,世界史前面又有,北大压着,南开想要出彩或者说想要有绝对领先谈何容易,曹校来了稳住各个学科,让各个学科均衡发展不落下风已经很不错了。
非常感谢曹校对南开发展的贡献,无论怎样批评曹校,他在南开的工作绝对是称职的、合格的。希望新校长来了能兼顾现有优势学科的发展,千万别像以前某校长,没钱还从零开始搞一些工科,留下一堆烂摊子。新校长是搞经济金融出身,希望能重振南开经管强校的风采,保持现有化学、世界史、生科、药学的稳定前进。希望大家对一个学校能有更加客观的认识,了解一下这个学校的发展现状、优势学科,别盯着那些个排行榜,整天看衰南开,一个文理学校,还得不到当地的重视,只有这么点经费想要迅猛发展谈何容易,相信学校一定会越来越好!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