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明朝和北元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
现在学术界普遍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南北朝对峙时期,一次是魏晋南北朝,宋齐梁陈跟北魏对峙;一次是在南宋时期,由南宋跟金朝对峙;第三次便是在明朝时期,由明朝跟北元对峙。前面两次的南北朝对峙没有争议,第三次的南北朝对峙在历史上争议非常大,有的人甚至认为这完全是莫须有。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明朝未能解决的蒙古边患问题被清朝彻底解决。
第一:北元的历史在捕鱼儿海之战得到解决,之后分裂成瓦剌和鞑靼1:明朝初期曾经一度跟北元南北分治
1368年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同年派遣大将军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伐,十个月的时间内攻占了元大都。这个时候元顺帝逃亡北漠,建立起来了北元政权,继续跟明朝对抗。明朝方面面对北元边患的问题,始终在想办法解决。北元军队时不时还骚扰明朝边关百姓,朱元璋前期发动了好几次北伐,可惜都功败垂成。
2:捕鱼儿海大捷后,北元帝国彻底瓦解
洪武2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蓝玉率领大军北征,起初没有找到北元军队主力大军无功而返。这时候身边有一个人劝说蓝玉在等等,在沙漠里埋锅做饭,就这样悄无声息来到了北元军队背后。他们毫无准备,被蓝玉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的结果是北元帝国彻底瓦解,但是北元势力一分为三。分别是瓦剌,鞑靼,兀良哈。
3:朱棣曾经有五征蒙古的壮举,大部分都是为了削弱鞑靼
我们都知道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当上了皇帝,他一改前两位皇帝的国策。面对瓦剌和鞑靼的挑衅,决定发起主动出击。瓦剌是由北元强臣分裂出来的一大部落,鞑靼则是元朝皇室的后代。永乐八年,在丘福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他决定亲征来教训一下鞑靼。这时候由于明军做了充分准备,趁着鞑靼内讧,明朝大军在斡难河大败鞑靼。这可是蒙古成吉思汗的龙兴之地;永乐十二年,又跟瓦剌马哈木等人展开决战,进一步削弱了瓦剌的实力。后面三次有点名不副实,作用也不大。
第二:如果判断南北朝,疆域以长江为界,汉朝的匈奴北宋的契丹1:中国历史上判断南北朝一个重要标志,是以长河为界限
我们看前面两次的南北朝对峙,基本上都是以长江为界限,长江以南是南朝,长江以北是北朝。而我们看明朝即使在末期,疆域面积也有固定的两京十三省。北方的蒙古势力虽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可是他们也没有侵扰中原的实力。即使在土木之变后,瓦剌也先军队进攻北京,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惨败
2:鼎盛时期的疆域面积达到1000多万平方公里,已经不小了
我们把历朝历代的疆域面积做了一下对比,第一是元,第二是清,第三是唐,第四就是明朝。前三名都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明朝也不小,东北的奴儿干都司,西北的乌斯藏都司,哈密卫,南边的旧港宣慰司等,包括固有领土等,预计保守在1000多万。这个面积是北宋的三到四倍,已经不小了,明初鼎盛时期的影响力也是首屈一指。
3:汉代的匈奴问题,北宋的契丹问题都得到解决
很多人认为北宋不算大一统王朝,但他基本上统一了汉地中原。至于说他南北朝的说法基本上没有,汉代的大一统没有任何争议。匈奴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虽然东汉时期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匈奴有一支后代更是在建立起来了前赵政权,北宋也是一样,契丹问题一直困扰王朝的存在。这两个朝代都没有明朝面积大,但汉代的影响力虽然比明要强。所以说明朝和北元一直南北对峙,这一种说法前期存在,捕鱼儿海大捷后就不存在。
明朝为什么与元朝曾经并存过数十年?
中国古代很多王朝彼此之间是有很多相似性的。这种相似性背后有很多原因,摊开来说,根本说不完。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但明朝无疑是最特殊的一个。
明朝的国际环境非常特殊
除了处于几千年未见之变局的晚清,中后期开始的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中,国际环境最奇怪的一个。
在明朝早期,原本唐宋时期就有的东亚多强格局,被蒙元帝国的扩张,一举打乱。以元朝继承人自居的朱元璋,非常轻松的将超过宋朝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王朝。连唐朝都没有纳入版图的云南,也被明朝基本拿下。而国土的周边,也没有能够强大到挑战你的对手。
中后期,由于大航海时代的开始,欧洲人将全球经济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增。原来的大西洋-地中海-波罗的海-印度洋-美洲-南洋等地的经济圈,都开始互相影响。这是过去任何朝代都不会遇到的事情。这让原本就从西域开始撤退的明朝,在很大程度上,补足了外贸经济的缺失。
所以,明朝在中后期开始,吸纳了大量国外资本。主要是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到马尼拉的美洲白银,以及葡萄牙人从日本带来的日本白银。而外国的最新科技,本身的人员来往,也比之前都容易引起中国人的注意。这也是过去的朝代,从未有过的。
明朝的保守性历代之最
尽管有这样一个前后反差巨大的国际格局变迁,明朝还是在自己的保守性上,做到了史无前例。
之前的汉唐,或者明朝前后的元清,可能都对下层进行保守的控制和压抑。唯独明朝,不仅对下层严厉,对上层本身也进行了一种愚化保守状态。
所以,明朝不仅压抑民间的工商业力量,对于利用外族人发展商业贸易,也非常反感。汉代就用了不少西域人,唐代重用过粟特人和波斯人。明朝却可以将沿海的外商全部轰走,西北贸易也非常浅层次。
明朝和元朝确实并存了数十年,准确来说是北元,具体时间是20年(公元1368年?1388年)。至于原因是明朝立国之始,元朝还未灭亡,当时的元大都(北京)依旧掌握在蒙古人手中,那时候明朝实际上只是统一了江南半壁江山。下面便由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那段历史进程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元末爆发农民起义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公元1360年,全国的起义军主要有五支,一是以小明王,刘福通为首的,二是以陈友谅为首的,三是以张士诚为首的,四是以朱元璋为首的,五是以方国珍为首的。而此时朱元璋的形势还不是很乐观,他的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陈友谅,南面是方国珍,不幸中的万幸是北面因为有小明王和刘福通抵挡了大部分元军的进攻,其压力能小一点,所以基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前期的灭元作战中,朱元璋的表现相比于陈友谅,张士诚等并不显眼。而朱元璋也趁此机会大力发展实力,制定了一个先平江南然后北上与元军决战的策略。
公元1360年,鄱阳湖一战大败陈友谅,消灭其主力,公元1363年陈友谅败亡。
公元1366年,小明王,刘福通被廖永忠沉于瓜步江中溺死。
公元1367年,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被俘后,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同年,朱元璋进攻福建,方国珍投降。
朱元璋统一江南后随即发布《谕中原檄》,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以徐达为元帅,常遇春为副帅率军北伐,开启了明朝与北元政权20年的对抗史。第二年即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朝,年号洪武。
在这20年间,明军步步紧逼,元军不断溃退,最终曾经无比强大的元朝覆灭,蒙古族也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不复当年之盛。
公元1368年七月,徐达攻入元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从此元朝在形式上成为地方政权,被称为?北元?,此时全国除了蒙古故地外,山西,甘肃,云南和辽东还掌握在元蒙手中。
公元1368年冬,徐达袭击驻扎山西的扩廓帖木儿,大破元军,山西归入大明版图。
公元1369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占上都,元顺帝继续北逃。
公元1371年,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再次北伐,虽然中路的徐达和东路的李文忠出师不利,但西路的冯胜再次大破扩廓帖木儿,甘肃归入大明版图。
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蓝玉为副将,远征云南,大破十万元军,驻守云南的元梁王兵败自杀,云南归入大明版图。
公元1387年,朱元璋令冯胜,傅友德,蓝玉领兵20万,出征辽东,面对士气正盛的明军,驻守辽东的北元将领纳哈出率部投降,辽东归入大明版图。
从此,大明统一了除蒙古以外的其余地区,掣肘明军的元朝地方势力全部被消灭,朱元璋敏锐意识到于北元决战的机会到来了。
于是在公元1388年三月,朱元璋令蓝玉率军十五万北伐,四月蓝玉在捕鱼洱海(今贝加尔湖)大破北元主力,除了北元皇帝和太子数十人逃跑外,明军俘虏了自皇子,皇妃及以下皇族,北元官员三千多人,士兵七万余人,牛马羊无数,这就是著名的捕鱼洱海之战,捕鱼洱海之战堪称元朝的?靖康之耻?,此役不仅洗刷了百年前汉人的耻辱更导致了北元的灭亡,不久后黄金家族被屠杀殆尽,蒙古分裂,北元灭亡。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