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自古以来,教育都是父辈身上最重要的责任之一。而现代社会中,尤其是中国,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教育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并塑造着孩子独特的价值观和品质,对孩子的影响愈加显著。
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家长教育应该如何切入孩子的成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 塑造社交能力
孩子的生长离不开家庭环境,家庭情感关系及日常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的家庭角色定义、支持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上相互尊重,往往能够让孩子更加适应学校和社交环境,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与人相处更加和睦、融洽。
2. 帮助塑造人格
家长对自己言传身教的影响是深远的,如家长积极向上,善于思考、有信仰、有担当等,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人格,更可以从内心深处引导孩子立志学习,想象未来,激励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3. 增强生命观与价值观
家长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包括对财富、亲情、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到后来,孩子会不断通过学习、阅读和社交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不断拓展自己的价值分辨,形成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和生命观。
4. 形成学习态度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成为了孩子未来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石,只有这些父母可以逐渐传递给自己的孩子。通过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关怀,让孩子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二、家长应该如何进行孩子的家庭教育
1.建立健全的家庭结构
家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创造的一个独特的社交环境。要让孩子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家庭中的责任承担和利益协调,以及优秀的家族传统和价值观念,可促进孩子更健康、更全面地发展。
2. 给予智慧支持
鼓励孩子接触更广泛的思想和文化,通过其它途径获得温暖、能力和知识,建设对成功的信心和执行力。尊重孩子,并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提高孩子的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建立学习机制
对针对孩子的兴趣和优势,了解孩子的周围环境情况,减轻学习压力,同时形成精华式的学习模式,强化学习结果,以取得高成绩。同时建立良好的幸福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家中得到充分照顾,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逐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家长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和风格,往往会对孩子的性格、学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他的父母非常注重他的学业成绩,每天都要监督他完成作业,甚至会给他安排额外的课外辅导班。虽然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他的个性却比较内向,不太善于与人沟通,也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后来,他的父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们开始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鼓励他多和同龄人交朋友,还会带他去一些有趣的地方旅游,让他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人群。通过这些改变,这个孩子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家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改善孩子的人生,也能促进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教育,历来是个热门话题,孩子所受的教育如何,关乎其以后的人生发展。
子女成材是家长心中最大的期盼,然而,一旦“小树长歪”,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却在所难免:家长责怪于学校,认为是孩子在校期间没有受到良好教育;学校又推脱于家庭,觉得原生家庭才是决定孩子发展的根本;亦或者将责任归咎于社会,说是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以致孩子误入歧途。
那么,究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哪一种教育才是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为重要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无论父母有没有主观去教孩子一些事情,但这种“人之初”的家庭教育从婴幼儿时期就已经显现出来,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且巨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成长阶段,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会模仿家人的动作,揣摩家长的思想,进而形成孩子最初的人生观。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是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它,很少花时间去陪伴孩子、关注孩子,这无疑是可悲的。
现在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公主”般生活者有之;整理书桌、床铺这种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留给妈妈来做者有之;跟父母长辈沟通时态度不好者有之;不考虑自己家庭情况,与同学盲目攀比者有之……家长对孩子物质上不加节制、没有道理的无度满足,对孩子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极大的,这不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易滋生其好逸恶劳的性格,长此以往,甚至会使孩子走向极端。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走高,其根本原因就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与错位。所以家长对孩子的需求无度满足,不会有利于孩子正确生活态度的形成,反而让自己孩子养成很多坏习惯,而当后来家长意识到孩子存在坏习惯的时候,就像小树苗长歪了之后再想把他捋直是很困难的事情。
在孩子成长阶段,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细节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下班回到家后尽量放下手机,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在孩子面前不要言辞激烈地争吵,要为孩子营造良好、健康的家庭氛围。
要知道,平时家长的点点滴滴,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的言谈举止无论是好的、坏的,还是善的、恶的,他们全会当作信息储存在脑海里,看一样、学一样。
其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在课外时间帮助孩子辅导功课,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等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因为孩子在学校学习了知识,回到家以后就对其学习不管不问,做甩手掌柜。如果孩子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在课堂外的学习时间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复习,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全部还给老师。
因此,作为父母,应以身作则,从点滴开始,培养他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品质,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以及健康的生活态度。
学校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指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有着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着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从古代私塾到现代学校,都是学校教育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也日趋完善,成为了一个人在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教育。目前,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说明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学校的唯一使命就是培养人。学校教育有着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专业的教学设备,可以更科学、高效的全方位培养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全面的人、发展的人。而且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社会,孩子在学校所学到的不只是书本知识,还会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在集体中如何自我定位,为孩子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教育者,他们是一群高素质人才队伍,具备科学的教育思想体系;他们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针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运用科学的手段因材施教,用心将学生培育成材。其专业性是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
社会教育是一切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若加以培养,则会形成自身特长,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施展、发挥,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而这些特长在学校中却很难被兼顾,社会教育却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基础设施也是社会教育的主要机构,孩子不仅可以从中了解物质文化,更可以丰富精神文化,提高内涵,加强文化底蕴。游乐场、**院等也担当着社会教育任务,孩子不能成为没有感情的读书机器,而是要成为可以适应社会需求的人。
在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时,还需要社会教育的补充。近年来,社会教育日趋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充的地位,但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一个人的受教育过程首先是从家庭开始,而后步入学校,最终走向社会。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方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无疑是最重要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贯穿孩子一生的教育,因此,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初始阶段肩负起相应的责任,亡羊补牢则为时晚矣,就像小树长歪了再想把它捋直是很困难的事一样。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