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2025年《鱼游到了纸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肉包13小时前阅读数 1#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课文

《鱼游到了纸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师生共同读课题。启发激趣:鱼在什么地方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纸上又究竟是怎么一个故事?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2025年《鱼游到了纸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

1、学法提示:

(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

(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

学生质疑。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启

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三、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三、四点。学生齐读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常规性读课文。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学生读、想、说、写,教师重点辅导后劲生。

三、知一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

2、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三、四段)

1、学法提示:

(1)联系第二段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这从中可看出青年的什么品质?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

因为那位青年式笔细描,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每个部位,像姑娘绣花的捭细致;有时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金鱼仿佛活的一样,游动起来。这说明青年画的金鲑十分生动形象。所以小姑娘说“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2、学生述说:

作者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

(1)从他的动作、神态。

(2)对大家的议论,,他没有任何反应。

(3)讲看鱼、画鱼十分投入。

师点拔:我们要学习青年这种忘我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为出色。

3、从“他不说一句话”和“胸前的厂徽上”看出他是个聋哑青年。

4、“鱼游到心里”是指对金鱼非常熟悉,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先反复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

5、学生说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总结。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练知

学生做习题三、四、五,教师巡视辅导。

1、学生谈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和我以过位青年的逐步认识为线索,表现了这位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听、问的方式进行观察,有了见闻的感受及时记下来,这是我们积累材料的方法。

七、结

1、学生自说学习所得,教师予以肯定。

2、教师提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板书:

鱼游在水里→鱼游到心里→鱼游到纸上

自由自在

呆呆地站

一丝不苟

赏心悦目

静静地看

挥笔速写

鱼游到了纸上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