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著名的六大发配流放地有哪些,犯人不跑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有著名的六大发配流放地有:北方的有河北沧州、黑龙江宁古塔;南方的有湖北房陵、贵州黔州、广东潮州、海南崖州。犯人之所以不跑,是因为犯人一般会被刺字,并且有官差押解,被追回面临的后果更为严重。
流放,是古代处罚犯人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将他们发配到偏远地方,以儆效尤,达到维护治安的目的。
古代的比较著名的发配流放地有:
北方:河北沧州、黑龙江宁古塔
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中,林冲被发配沧州,该地由此闻名;而相比于沧州,黑龙江宁古塔则显得尤为残暴,因为该地几乎位于我国的最北端,气候恶劣,地广人稀,流放此地的多见于明清官员。
南方:湖北房陵、贵州黔州、广东潮州、海南崖州
湖北房陵因为曾接纳过流放的皇帝、王爷、驸马等而得名;在这一点上,黔州、崖州则稍稍逊色,曾有唐代时候的丞相长孙无忌等流放黔州,李德裕发配崖州;而广东潮州曾是韩愈的发配的地方。
犯人在押解过程中路途遥远,使得他们有逃脱的可能,但是很少有人这样做,是因为:
犯人押解时,一般有两名或者多名同行,犯人带着枷锁、锁链,行动能力受到阻碍,很难进行反抗;而额头上被刺的标识让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被认出,如果再被抓回,必然会被折磨得粉身碎骨,另外也有历史记载,逃跑之人也无被赦免可能,终生为囚,种种原因使得他们比较顺从到达发配地。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