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鸮与猫头鹰区别
猫头鹰是鸮的俗称,两者没有区别。
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
鸮,为鸱鸮科各种类的通称。古时又叫“鸱”、“鸱鸺”、“逐魂鸟”、“猫王鸟”等。因其头部似猫,故俗称“猫头鹰”。
鸮是鸮形目鸟类的总称,总数超过130余种,是现存鸟类种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都有,大部分的种类为夜行性肉食动物。
鸮形目鸟类的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因为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鸮形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所以有猫头鹰的叫法,猫头鹰是鸮的俗称,两者没有区别。
猫头鹰又称“夜猫子”, 是鸱鸮类鸟的俗称,有的叫长耳鸮,有的叫短耳鸮,有的叫红耳鸮……,全世界共有146种,我国有27种。猫头鹰的喙和爪都弯曲呈锐利的钩状,两只眼睛不像其它鸟那样在头部的两侧,而是位于头部的正前方,眼睛周围的羽毛呈放射状;头旁生有两丛羽毛,竖立时就像耳朵一样,因为头的外形很像猫,所以被称为猫头鹰。猫头鹰身上的羽毛褐色,有一些细小的斑纹或斑点,羽毛松软稠密,飞行时没有声音。猫头鹰在树洞中造巢,夜间或黄昏出来活动,主要捕食鼠类,有时也吃一些小鸟和大的昆虫。 猫头鹰因为多在夜间发出凄厉而洪亮的叫声,再加上羽毛颜色较暗,外观不美,在民间被误认为是不吉祥的鸟,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实际上猫头鹰是著名的“捕鼠能手”,在它吃的食物中,90%以上是鼠类。据科学家统计,一只猫头鹰一年可以消灭大约1200只老鼠,以每只老鼠一年偷吃1千克粮食来计算,等于保护了1吨多的粮食。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