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釉中彩和釉下彩如何区分?
釉中彩和釉下彩分辨起来差不多。釉中彩瓷器在烧制时釉料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所覆盖。这种产品表面视觉平滑,有玻璃光泽。釉下彩先加绘彩花、罩釉,经134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釉下彩主要有青花、玲珑、釉下五彩和刻划花等。
1、烧制工艺不同
釉上彩(胎——釉——彩)
又叫“炉彩”,指先把瓷坯烧成白釉或单色釉瓷,再对它们进行彩绘,最后再入窑低温烧制(入窑低温600—900℃),主要是为了固化彩料,保持成品的稳定性。
釉下彩(胎——彩——釉)
又叫“窑彩”,指在成型的素坯上绘制,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浅色釉,一次烧成(入窑高温1200—1400℃)。
烧成后的图案被釉衣覆盖在下面,表面光滑柔和、平滑细腻,永不褪色。
2、表现特点不同
釉上彩(有凹凸感,色彩鲜艳,价格较低)
颜色鲜艳,纹样突出于釉面,用手触之,有凸起感觉。由于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易褪色,但因烧成温度低,着彩选料广,因而品种丰富而艺术性强,以用于陈设器皿为佳。
如釉上红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