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特征及防治方法

乐乐2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24#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水稻病害

推荐防治方案:每亩地3桶水、每桶水使用:30%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10克+30%己唑醇悬浮剂10克+精油15毫升。或者每亩地3桶水、每桶水使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克+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克+精油15毫升。

农户提问:水稻有纹枯病,应该如何进行防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水稻纹枯病的特点和危害。

1、水稻纹枯病简介

又称水稻云纹病,是当前水稻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感染所致。

水稻田间温度达到25℃、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病菌会迅速蔓延,属于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害。

2、水稻纹枯病从苗期到穗期各阶段均可发生

菌丝可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水稻育秧后,菌核随水漂浮流动并粘附在水稻秧苗上,从水稻茎秆或叶鞘的表皮组织侵染开始危害。

发生初期为淡绿性水渍状斑点,再进一步扩散后斑点变为椭圆形形或者云纹形,中间呈灰绿或灰褐色。严重时,多个斑点聚合一起形成大斑圈,可以致叶片发黄并枯死。在茎秆发病时,常和叶片发病相似。

在稻穗上危害时,在穗茎处形成上述灰褐色斑圈,会影响谷粒的形成,造成空苞多、瘪粒多、谷粒不饱满等,从而造成千粒重下降。密植矮秆杂交稻的高产田发生较为严重。

3、从防治纹枯病上讲,预防大于治疗

如果往年或上季水稻纹枯病发生较重的话,病菌菌核会脱落在土壤中继续危害本季水稻。

从分蘖期开始,每次打药就需要添加纹枯病的药剂进行预防,常见的农药成分有:己唑醇、戊菌唑、戊唑醇、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咪鲜胺、噻呋酰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这几年比较流行的就是:32.5%苯甲嘧菌酯、30%己唑醇、35%苯甲己唑醇等。

水稻纹枯病怎样防治

了解了纹枯病的特点和危害后,我们再说说该如何进行防治?

1、纹枯病

多发在水稻的中下部位,发病初期及时用药,用水量要大,重点喷贴近水层水稻基部的茎秆和叶鞘。

治疗病害,建议每亩地使用3桶水,如果用水量达不到,药液不能充分接触病斑及菌丝的话,很难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不建议使用弥雾机和无人植保机防治,因为用水量达不到,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不好。

2、推荐纹枯病用药防治方案:

(1)每亩地3桶水、每桶水使用:30%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10克+30%己唑醇悬浮剂10克+精油15毫升。

(2)或者每亩地3桶水、每桶水使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克+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克+精油15毫升。

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特征及防治方法

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区别:都是三痤类药物,防治对象都基本相同,但是同一种植物对这两种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浓度高了容易产生药害,抑制植物生长,所以可以混用。

但如果混用的话,要注意浓度。可以用20%含量苯醚甲环唑1500到2000倍、戊唑醇6000到8000倍打果穗,配合使用保护剂,更大程度的发挥药效。

杀菌谱对比

1、苯醚甲环唑是我国三唑类杀菌剂登记作物最广的,已经有46种作物,能够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如白粉病、锈病、叶斑病都是非常不错的病害,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2、戊唑醇杀菌谱也比较广泛,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在我国登记的有24种作物。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立枯病等病害有防治效果。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if $zbp->Config('yd1125')->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