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围棋的棋风是怎么练成的?
你可以去旧书摊找一本《四子谱》的书,我曾经见过的。里面讲了大量的古代定式,如:倚盖、大压梁、金井栏、倒垂莲、镇神头、大铁网、小铁网、大角图、小角图等……
中国古代围棋因为规则的原因使下棋的人“杀气”过重,你若想学习可以去打一打原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老先生写的《当湖十局细解》一书。另外,可以从网上找一找古代著名的棋谱集,如《忘忧清乐集》、《桃花泉弈谱》、《黄龙士全集》、《陈子仙百局》等书。
中国古代是讲究“高者在腹,次者占角,再次占边”的,与现在的“金角、银边、草肚皮”理论不同。所以古定式偏于取中腹,尤其像“大压梁”、“镇神头”这两个定式。力战是绝对的,如民国时中国棋手就以“金井栏”大败日手高手(此谱能从网上找到)。但是,我个人认为想学习力战型棋风不一定要打古代棋谱。像本因坊道策、本因坊丈和、本因坊秀哉、坂田荣男、加藤正夫的棋谱也都可以学习“力战”。
力量的高低取决于计算力的深浅,与棋风无关。范西屏与施襄夏到了今天依然能成为顶尖高手,因为他们的计算力实在是太深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