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内阁与中国古代的内阁有什么区别
西方国家的内阁往往实质是中央政府,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政党组成,以英国内阁最为典型。内阁是议会制的产物,权力由议会赋予,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中国的内阁在明成祖朱棣时设立。在永乐年间成祖初设内阁制时,内阁成员为大学士,仅是五品的小官,以免擅权,内阁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机构。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其成员兼管六部尚书,内阁从此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到了明代后期,内阁首辅权力膨胀,其权力已与明朝前的宰相相当。但中国古代的内阁本质上仍仅能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主要区别总结如下:
第一,性质不同。西方内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中国明清内阁是封建制度的产物。
第二,产生方式不同。西方国家的内阁由议会产生(多数党组阁),中国的内阁由皇帝任命,且皇帝随时有权解散。
第三,权力大小不同。西方内阁是权力机构,掌握实际的行政大权。明清内阁只有提供参考意见的权力,无决定权,行政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只是君主的顾问机构。
第四,作用不同。在中国,虽然内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但旨在巩固封建皇专制,内阁始终为皇帝服务。而西方的内阁为限制王权而设,代表人民,体现其政治民主性。
码字许久,甚为辛苦,望获采纳:-)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