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和修养在意思上有什么区别
修养,指人的综合素质;道家的修炼养性等。语出唐
吕岩《忆江南》词:“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是修行后的表象,修行是对内心思想和行为的改造,通过修行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修为是修行的程度,而修养只是表象。
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培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1、强调不同
“修养”是强调内在提高,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修养”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表现一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某些行为。而“涵养”是指有博大的胸襟和气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涵养”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某些行为。
涵养往往能够造成一定的物质的后果或结果;而精神行为则更多地是通过语言、态度、面部表情、情感或情绪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精神现象,它一般不会造成现实的物质结果。
2、行为不同
涵养“行为有“物质行为”和“精神行为”之分,物质行为大多是通过某种行为使外界人或事发生变化表现出来。
“修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修养是指能够表现一个人自身性格、心理、道德、文化、涵养等综合素质的各种行为的总和;而狭义的修养特指一个人在道德水准、性格和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良好的道德行为。
3、侧重不同
“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方面的某些行为。“涵”指海涵、胸怀宽广、有胸襟的意思;“养”则是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出某种不为情绪所左右的超出常人的一些行为。
“修”指修炼、进修、修正、修整、修补、修身养性等,“养”则是对所“修”内容的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即锻炼出能够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某种行为。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