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外交抗议是什么?召回外交大使意味着什么?

梵高2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1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异议疑义

外交抗议,是外交交涉中最严重的一个等级,包括“抗议”、“强烈抗议“和“最强烈抗议”三种。召回外交大使意味着将冻结外交关系,关系紧张。

外交交涉中最常见的表述,依事件的严重程度,主要有:关注(关切)、遗憾、不满、反对和抗议。有时,还会根据需要加上带有感情色彩的修饰词,如深表关切、坚决反对、强烈抗议等。

“关注”与“关切”区别不大,“关注” 偏重“重视”,“关切”强调“关心”。例如,中东局势趋于紧张,宜用“关注”;某国发生骚乱,中国侨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宜用“关切”。

扩展资料

外交交涉语言既有严谨的特点,也有模糊的优势。说它严谨,是因为用何种语言,事先都要字斟句酌,要根据当时两国关系的情况和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而定,即使发生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形势下,也有可能使用不同的措辞。

说它模糊,因为“关注”、“遗憾”、“不满”、“反对”和“抗议”之间,特别是相近的两种表述之间有多大差别,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更不用说“关注” 与“深表关注”之类的区别了。

但是,对同一个(类)事件,如果两国关系没有大的变化,措辞的加重,则表明对交涉的重视程度或事态的严重程度在加深,被交涉方应引起重视。

有时,对一个并不严重的事件,在特定情况下,从外交斗争的需要出发,可以使用强烈的措辞;反之,对一个相当严重的事件,为了维护两国关系大局,或配合某个重大外交行动,则采取较为平和的措辞。

百度百科-外交抗议

异议和争议的区别

疑义与异议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

1、意思不同。

外交抗议是什么?召回外交大使意味着什么?

异议是有两个以上不同结论。疑义是有不能完全解释问题或现象的结果。

“疑义”(yí yì)是指疑惑不定的含义或事理;“异议”(yì yì)则是指不同的或反对的议论。

2、出处不同。

异议出自《后汉书·耿_传》:“以列侯奉朝请,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

疑义出自《东观汉记·张纯传》:“时旧典多阙,每有疑义,辄以访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

举例说明

作为一对经常被人混淆误用的词语,“疑义”和“异议”其实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

“异议”即不同的意见,如唐代卢照邻《南阳公集序》:“异议蜂起,高谈不息。”巴金《春》:“觉新看见大家都这样主张,也就没有异议。”“异议”同时也是法律用语,指法官对案件判断持有不同意见,如《唐律断狱疑罪》:“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得过三。”

“疑义”则指可疑之点、可以怀疑的道理。显然例句更适合用“异议”一词。“疑义”容易错写成“疑议”,实无“疑议”一词。“异议”也不能写成“异义”。

两者实质不同:商标争议实质是对注册商标在先注册人的一项特殊保护措施;商标异议实质是对初步审定的商标所进行的社会异议,包括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或近似注册商标的所有人或在先申请人的异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执行案件被指定执行、提级执行、委托执行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原执行法院的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由提出异议时负责该案件执行的人民法院审查处理;受指定或者受委托的人民法院是原执行法院的下级人民法院的,仍由原执行法院审查处理。

执行案件被指定执行、提级执行、委托执行后,案外人对原执行法院的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参照前款规定处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if $zbp->Config('yd1125')->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