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如何区分满人汉人
这个问题问得稍微有点不大贴切。现代说的满人、汉人,按照清朝的话语叫旗人、民人。清朝的说法是,不分满汉,但分旗民。
所谓不分满汉,是指只要在旗内,不管你是满洲还是汉军,都可以享受旗人的待遇。正是因为这点,加上汉军旗人长期的被同化,所以旗人到了民国,基本上就被认定为满族。
理解了这一点,你说的满人、汉人怎么区分就很好办了。
旗人都是有旗籍的,隶属于某旗某参领某佐领,否则就是你祖辈都是满族,你也享受不到旗人的待遇,当然这种人极少。无论是满洲、蒙古还是汉军,都有旗籍为凭,也就很好区分了。
当然汉人也有抬入旗籍的,清初时极多,当时投降的明军都入了旗,以致于同胞兄弟,有一个在旗,一个为民的。但是这批人后来基本都出了旗,因为清朝负担不了这么多的钱粮。当然这个后门还保留着,如果皇帝看中了哪个汉族姑娘,就可以很方便地将她家抬入旗,然后就可以避开满汉不通婚的禁例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