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字的来历
木[mù]
1、本义,名词:扎根于土地的树。
出处: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翻译:树木,向上生长的。从土地里向上生长。向着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行,好像草一样,向土地里生长它的根。
2、名词:树材,树料。
出处:?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翻译: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人们便用“朽木不可雕”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
3、形容词:不会动的,反应慢的,不灵活的
出处: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 ? 绛侯周勃世家》
翻译:周勃为人老实敦厚不灵活。
扩展资料:
木的字形演变
淡去篆文字形中树枝的形象。“树”表示植树,动词;
“木”表示一棵树,名词。“木”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
百度百科-木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