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急需》大内御苑,行宫御园,离宫御园的特点是什么?

桃子2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21#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行宫御苑

皇家园林因功能的不同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别苑”之别。大内御苑一般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连,相当于私家的宅园;离宫御苑、行宫御苑则大多数建在都城的近郊、远郊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一般与离宫或行宫相结合。 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则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并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急需》大内御苑,行宫御园,离宫御园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古代皇室帝王都建有许多富丽豪华的皇中和行宫别苑。所谓行宫,是指后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休息的宫室,也就是皇宫之外的离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就有关于行中的记载。行宫还有冬、夏之分。根据我国古代园林史记载:行宫大部分是依天然风景区建造的。这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修筑的“骊山汤”行宫。此行宫唐代时又进行了扩建,改名为“华清宫”,它就是一座“冬宫”。另外,隋朝时营建的“仁寿宫”,唐代也进行了改建。经修复后更名为“九成宫”,它是一座“夏宫”。

清代,康熙14岁亲政后,富有政治韬略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告诫康熙:“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意思是要唐熙注意边防建设,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事素质,不要忘记武备。为加强北部边防,康熙主张不筑长城,其主要战略目标是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理,把蒙古诸部建成“塞上雄蕃”,使其“众志成城”。因此,康熙十六年出塞北巡,又设置了“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并把岁幸秋狩大典立为家法,以期“威武远扬,塞垣清晕”。这样,从北京至木兰围场,清帝及随行的皇亲和官员都要在沿途休息,所需用的大量物资也不能只靠驼载、马运,需要建立行宫来解决。据记载,皇帝出巡,20里一休息,40里一住。因而,在康熙时期,光是从北京至古北口就修建行宫7处:蔺沟、石槽、怀柔、密云、罗家桥、瑶亭、王家店等。康熙二十九年又在北京西郊海淀营建了行宫“畅春园”,周围占地约10华里,现在还存有畅春园的界碑。

康熙四十年至四十八年,在北京西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占地约5000多亩。与此同时,又耗巨资营建了口外行宫。康熙时期建了8处,乾隆时又改建新建了14处,先后建立了口外行宫22处,正式命名的有20处。

乾隆十六年以后又建立了许多行宫。这些行宫,根据其功能又可分为三类:茶宫——饮水、吃茶点休息的地方;尖宫——中途御膳的地方;住宫——居住休息和游览消夏的地方。据记载,在未建避暑山庄之前,康熙每年出塞北巡一般从5月25日至9月22日,约116天。由于他经常出巡口外,促进了大型行宫的建立。1703年即康熙四十二年,营建了“避暑山庄”,承德也就逐渐发展为都会,成为同各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避暑山庄是以自然山水为主的苑囿,也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苑园,这在历代帝宫建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随后修建的“清漪园”(颐和园),也是清代著名的皇家苑囿、清代四大行宫之一。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if $zbp->Config('yd1125')->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