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下床怎么说
可以称之为下榻。古代的床一般叫作榻。
榻,读作tà,本意是狭长而较矮的床,亦泛指床。
床榻,系中国古典家具中六大门类之一,是当今古典家具收藏备受热衷、备受人们追捧的对象。《广博物志》中曾有“神农氏发明床,少昊始作篑,吕望作榻”的记载。汉代刘熙在《释名·床篇》中解释道:“人所坐卧曰床。”又说:“长狭而卑者曰榻。”《说文》也说:“床,身之安也。”而榻则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古代的床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珍贵硬质木材所制。如黄花梨、紫檀;另一类为白木材质,此类床榻或髹漆、或贴金、或镶嵌。
“下榻”一词的来历,下榻是什么意思
外国***访问中国时,电视里或报纸上常说在某宾馆“下榻”。“榻”指床,那么“下榻”是什么意思呢?
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徐孺下陈蕃之榻”一句,点出了下榻的来历。后汉豫章郡有个叫徐稚的文人,满腹经纶,家境贫寒却不愿做官,曾靠耕田种地为生。时值陈蕃为豫章郡太守,为官清正,重视贤才,十分敬重徐稚的学识和为人。陈蕃公务繁忙,极少接待宾客,可是他在家里专门预备了一张床,平时挂起来,只有把徐稚请来秉烛夜谈时,才放下来留徐稚住宿。“下榻”,就是留下嘉宾贵客住宿的意思,这种说法现多用于外交往来,成为招待宾客的礼仪用语。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