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卜算子》“日日思君不见君”的下一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
原文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量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的下一句
峨眉山月歌表达诗人对故国故人依依不舍的情感。全诗只有最后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点明依依惜别之情,而前三句都是写峨眉的山清水秀,月明风清,没有一句写到人,估计当时诗人离开故土的时候,是没有人来送别的,从最后一句“思君不见”说明诗人一步三回头,还是没有看到那个“君”来替他送别,只得匆匆“下渝州”,十分留恋,但又些许的惆怅。
峨眉山月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清溪向三峡”的下一句是:思君不见下渝州。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夜晚从清溪乘船出发,直奔三峡。思念你却难以与你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流向渝州。“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在夜晚从清溪乘船出发,直奔三峡。思念你却难以与你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流向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