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中国民歌的织体型态分为哪几类?

桃子2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1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声部民歌

中国民歌的织体型态分单声部和多声部两类。单声部即一首歌曲只用单一声部歌唱的织体,中国民歌的绝大部分是这种织体形式。多声部即一首歌曲采用两个以上声部歌唱的织体,一般称“多声部民歌”。在中国56个民族中,有20多个民族的民歌包含有数量不等的多声部民歌,其中壮、侗、毛南、仫佬、布依、瑶、畲、高山、傈僳、羌诸族的多声部民歌流传最甚。各民族多声部民歌织体的结构特点各有不同,总体概括可分下述5种:①轮唱式多声部织体。如畲族多声部民歌“双音”。②主旋律与模仿旋律相结合的多声部织体。如高山族多声部民歌“除草歌”、壮族多声部民歌“啦了啦”等。③主旋律与持续低音或固定音型旋律相结合的织体,如壮族多声部民歌“隆桑山歌”。④主、旋律与变唱(支声)旋律相结合的多声部织体,如壮族多声部民歌“上下甲山歌”、布依族多声部民歌“大歌”和“小歌”等。⑤和声式和对位式的多声部织体,如傈僳族多声部民歌“木刮期”和“摆时”、高山族多声部民歌“丧葬歌”等。

请教:音乐织体

音乐曲式分有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复三部、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八种。

对位法采用的方法只有两种,即模仿和对比

解释:对位法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对位法是音乐史上最古老的创作技巧之一,是复调音乐的主要写作技术,其名称来源于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音符对音符,但是,对位法并不是指单独的音符之间的和弦,而是指旋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位法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作的《赋格的艺术》以及《音乐的奉献》最为闻名。

对位法是尼德兰的僧侣克巴尔德所发明的。最初他发明的是一种复音唱歌法,唱法经不断的改进和复杂化,逐渐形成为“对位法”。十五六世纪的百余年间,为对位法全盛时期。

18世纪,奥地利音乐理论家福克斯(J.J.Fux,1660~1741)总结了五种对位方法,这些理论至今仍是复调音乐写作的基础

对位与和声的特点刚好相反,和声追求的是纵向的发展,除了一条主要的声部外,其他的声部在自己的进行中以特定的和声结构辅助这条主要的声部。对位追求的是横向的发展,各个声部各不相同,但又要互相和谐不冲突。

对位法采用的方法只有两种,即模仿和对比,赋格曲是用模仿方法创作的最高级形式。应用对位法的最常见的固定形式的作品类型有赋格和卡农。

补充:对位法还被应用于**电视作品的音、视频融合。日本的黑泽明导演曾经在他的**中天衣无缝地使用这一手法。虽然使用的曲目似乎与情节无关,但其产生的效果极大地放大了画面的表现力。当主人公的步伐、镜头的切换与音乐完美地融合时,情节、画面所要渲染出的感情将观众紧紧包围。

1.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2.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

3.霍罗维兹

中国民歌的织体型态分为哪几类?

4.米尔斯坦

5.波洛夫斯基

音乐织体可以说是一种横向与竖型的设计形式,你可以理解为立体方案。先不说与音乐主题的联系,在图形上,我们可以这样来看:1、单线性旋律,稀松的动机后面可能接着就会采用密集型变化。如,问题一是简单八分音符,进行形式为由高到低。答题一则跟着来一个或者比前者宽松或密集的由低到高、或者直线型等。2、多声部旋律(也可能是复调),除上述单线性旋律为独立声部外,在纵向方面则采用上松下紧(或反之),上繁下简(或反之)等。其实上面说的这些,均属于和声作曲范畴。但是,作为初学者,我们早一点了解这些,对于个人简单音乐创作是有极大帮助的。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if $zbp->Config('yd1125')->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