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竹笛和巴乌构造看似差不多,哪个悠久?说说它们的起源和历史
竹笛,起源于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巴乌,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具体起源没有正史可考,只有当地的一些传说故事
彝族、苗族起源时期基本都在4000年前左右,但不可能刚刚发源就又巴乌这种乐器存在,因此大概可以判断,竹笛的历史要比巴乌久远
巴乌是乐器,对孩子可好处是可以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称“各比”,彝族称“比鲁”或“乌勒”,侗族称“拜”,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
特点:
在民间,巴乌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舞蹈和叙事歌等说唱伴奏。虽然巴乌的音域窄、音量小,但它独具民族风格,极富民族色彩,吹奏起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深受哈尼族、彝族人民喜爱。
哈尼族人人随身携带,老人和青年们都喜欢用巴乌来表达情意或追忆往事。彝族喜欢用两支同调的巴乌齐奏或对奏。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